湟魚洄游:150多條“信標魚”通過“ETC”監測門
發布時間:2016/6/13 10:01:08 來源:青海日報 編輯:黃國姬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截至6月12日15時,中央電視臺魚類實時遙測系統監測數據顯示,已有154條“信標魚”通過沙柳河第一道“信標”監測門。其中5條已順利通過第二道“信標”監測門。所通過的湟魚中,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截至6月12日15時,中央電視臺魚類實時遙測系統監測數據顯示,已有154條“信標魚”通過沙柳河第一道“信標”監測門。其中5條已順利通過第二道“信標”監測門。所通過的湟魚中,包括13條人工環境下繁育長大的保種親本魚,表明人工繁育的湟魚也有洄游習性。 據了解,為準確追蹤湟魚洄游的路線、速度、習性等信息,今年央視直播科研人員在沙柳河河口為1500條洄游湟魚安裝了“信標”,作為國內首次使用射頻信標技術追蹤洄游的魚群,其中包括1100條野生湟魚和400條人工環境下繁育長大的保種親本魚。四道“信標”監測門分別位于沙柳河流經的青藏鐵路大橋、“湟魚家園”、永豐大壩和興海村等河道內。 數據顯示,所經過“信標魚”中有13條先后兩次通過監測門,其中兩次通過的時間間隔少則十幾個小時,多則70個小時。從數據顯示,通過監測門的湟魚除了集中于下午外,還有一部分則集中于凌晨4時至5時。 青海湖魚類專家根據近幾日監測數據分析,湟魚在洄游過程中,洄游路程的遠近由性腺發育的程度決定,性腺發育成熟的湟魚在洄游過程中,隨時可以尋找理想的產卵場所進行自然受精,并非要洄游至河道最上游。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