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如東“漁光一體”驗收通過 獲業內專家好評
發布時間:2016/9/26 11:33:37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黃正麗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積極布局光伏產業以實現“上有光伏,下有養殖”的通威股份(600438,SH)近期迎來“漁光一體”項目的突破性進展。通威如東“漁光一體”基地于9月20日在專家現場驗收中,獲得高度贊賞并一致通過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積極布局光伏產業以實現“上有光伏,下有養殖”的通威股份(600438,SH)近期迎來“漁光一體”項目的突破性進展。通威如東“漁光一體”基地于9月20日在專家現場驗收中,獲得高度贊賞并一致通過,這也宣告通威股份朝著實現生態水產養殖與光伏發電有機融合,最終實現魚、電、環保三豐收邁進堅實的一步。
“漁光一體”獲業內專家好評
9月20日,在通威集團喜迎34周年的同時,其近年主推的“光伏+農業”戰略項目也獲得了實質性進展。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等業內領導當日參觀了通威如東“漁光一體”基地,在現場驗收會上,專家對該項目給予高度認可,一致認為,“漁光一體”項目通過六大技術的創新集成,成功實現了零污染、零排放的智能漁業養殖園區的建設,為“漁光一體”創新模式的推廣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撐,對于傳統水產養殖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作為通威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漁光一體”項目,如東基地一期裝機規模10MWp,于2015年12月30日正式并網發電以來,已發電超過1000萬度,水下養殖總產量預計在30萬斤以上,以“水上產出清潔能源,水下產出健康水產品”的全新模式,實現了“魚、電、環保”三豐收成效,真正實現了集約化、規模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現代養殖。
目前,通威“漁光一體”模式還實現了養殖水產品全程可追溯、可控制,有效解決了食品安全中的源頭控制問題。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傳統的水產養殖,嫁接了光伏發電以后,受不同地方的光照以及覆蓋比例影響,每畝可增加5萬—10萬度電的產出,可以成倍地提高養殖戶的收入。同時,結合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漁光一體”模式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對整個水產養殖行業的升級換代,養殖戶的增收,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
“新農業+新能源”錢景廣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漁光一體”模式其實是有機融合了水產養殖和光伏發電,對于傳統的水產養殖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通威“新農業+新能源”的兩手抓的戰略發展模式,未來存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劉漢元表示,“通威集團正積極助力‘新農業’與‘新能源’的創新協同發展。當前我國擁有精養魚塘4500萬畝,若將這些魚塘都改建為“漁光一體”基地,裝機總規模可達1200GW- 1500GW,相當于2015年全國發電裝機總量,年發電收入高達1.2萬億-1.5萬億。”
“另一方面,20-30畝魚塘水面上的太陽能電站產生1MWp峰值功率,每年由此可節約標煤34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1200噸。可以說,大力發展和推廣“漁光一體”這種清潔、高效、低碳的創新模式,不僅實現我國清潔能源與水產養殖轉型升級的有機結合,還將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綠色發展提供一條全新路徑。”
有業內人士稱,通威“漁光一體”模式必將為我國安全水產品與清潔能源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引領實現我國水產養殖從量變到質變的革命性轉變,長城證券分析指出,“漁光一體”可以規避東部地區土地資源稀缺的問題,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產值,通威股份可以憑借充分的行業經驗對于魚種、光伏組件架設等方面進行優化,以實現水產養殖、光伏發電和環保三豐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