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南方漁網:10月24日,在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孫家疃鎮山東村碼頭,漁民苗老漢告訴記者,他的小船在近海捕撈,每天能賺1000元左右,過去出海一趟賺個百八十元就不錯了。“今年開海后,海里的東西比以前多了!”他說。
24日下午4時許,在環翠區孫家疃鎮王家村碼頭,近海捕撈的木板漁船不時靠上碼頭。一箱箱活蹦亂跳的爬蝦、銀光閃閃的海魚、張牙舞爪的螃蟹剛被漁民搬到碼頭上,前來購買海鮮的市民就蜂擁而上。
記者在現場看到,漁民撈上來的魚蝦不僅有平日里少見的一米多長的大鲇魚,有半米長的大牙鲆,辮子魚有1公斤多重的,斤把重的大螃蟹也不少。
在山東村碼頭,一條船上卸下兩條一米多長的銀燦燦的大花鲇魚。漁民苗先生說,這么大的魚這幾年很少見,每條有七八公斤重。一位漁民告訴記者,前幾年出一趟海,撈上來的東西里能揀到兩三個大對蝦,現在出一趟海能揀到七八只大對蝦。
他說,今年出海,除了捕撈的數量有所增加外,捕撈的品種也大為增加,達到20多種。
風雨天氣讓“休漁”延期
談起今秋出海歸來魚蝦滿艙的原因,10月23日,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過兩個多月休漁期,我市近海海域海洋漁業資源得到較好的恢復。休漁期結束后,生產情況與去年相比有所好轉,大部分漁船略有盈利,約三成漁船效益較好。
“今年開海不到兩個月,但是真正出海的日子不到一半。”孫家疃鎮合慶村一位漁民告訴記者,9月1日開海不久天氣就不好,漁民出海的時間少了,相當于休漁期延長了,這十分有利于海洋資源的恢復。
流放增值再造“黃金漁場”
“這么多的梭子蟹、牙鲆魚,前幾年很少見到,都是近幾年流放魚苗長大的。”10月23日,孫家疃的漁民孫先生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這幾年我市往近海投放了數以億計的魚、蝦、蟹苗,僅從2005年至今,三年時間內地方增殖放流就放了550萬尾牙鲆魚苗、4500萬只海蜇,3.2億只中國對蝦苗、2.3億只日本車蝦苗、1億只蛤苗、6000萬只梭子蟹苗、80萬尾黑裙魚苗、465萬頭刺參苗、520萬頭鮑魚苗,共計7.7億個種苗。
據市海洋漁業局統計,從2005年到目前,這些流放的種苗長大后漁民回捕總量為1.85萬噸,總值為2.78億元。此次開捕,中國對蝦、梭子蟹等本市人工增殖放流品種回捕數量有較大的提高,特別是梭子蟹單船捕撈量平均超過100公斤,為近年來所罕見;人工增殖放流的中國對蝦等品種回捕量也大為增加。
市海洋漁業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今年近海捕撈生產情況來看,近海漁業資源得到了一定的恢復,產量產值均較去年同期有所好轉,但主要捕撈對象集群差,中心漁場并不穩定。尤其是鲅魚資源沒有明顯的好轉跡象。魷魚資源雖然不錯,但波動較大,現在已過旺發季節,可捕時間較短,目前的捕撈形勢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因此,我市人工增殖放流還應繼續加大力度,使漁業生物資源更快地邁入可持續發展之路,再造更多的“黃金漁場”。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