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麗華 通訊員 胡利民)9月30日上午,山東威海港碼頭,經過10多個小時的航行,"新金橋Ⅱ"輪從韓國抵達威海港。9時30分,一輛掛有韓國籍牌照的廂式貨車駛出貨艙。經過10分鐘的檢查檢測,車輛順利通過威海海關通關審核,正式登陸中國威海境內。這標志著中韓客貨班輪車載物流監管韓國籍車輛入境模式在威海正式啟動。
記者在現場看到,韓國籍貨車上岸后,首先經過檢驗檢疫部門工作人員消毒,然后緩緩駛進威海海關監管現場,海關工作人員拿出檢測儀器,對車輛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測,交巡警仔細檢查了汽車的安全性能,市運管處工作人員忙著采集貨車照片,為其辦理營運手續。經過各項檢查,貨車最終順利通關并取得了臨時入境牌照和運營證,開始正式上路。
經過10多分鐘的行駛,11時,韓國"活魚車"來到位于市區小石島的威海安順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海產品貨場,1.5噸鮮活水海產品被直接放入裝有供氧、溫控裝置的貨車廂體內。負責供貨的經銷商盧明植介紹,貨車載滿這些鮮活的海產品直接開進船艙,次日直達韓國后,再將貨物運到指定倉庫。采取海上整車物流的方式運輸海產品,比起集裝箱運輸,可以節省近5個小時,海產品成活率將提高近10%,達到99%左右,利潤增加15%。
昨晚8時,在威海港碼頭,滿載貨物的韓籍車輛慢慢駛進"新金橋Ⅱ"輪。威海海關副關長陳祖亮表示,經過12個小時后的海上航行,這車價值3萬元人民幣的鮮活海產品將于今日上午抵達韓國仁川港,10月1日中午,這些鮮活的海產品就能"躍"上韓國的餐桌。直通式"活魚車"簡化了海關手續,減少了物流時間,降低了費用,提高了車載貨物的安全性和活魚成活量,增加了經銷商的利潤,將成為國際物流的新趨勢。
此前,威海的水產品出口都是通過集裝箱運輸海產品,在裝卸箱體的過程中,要多次倒箱、翻箱,致使出口的活魚成活率低。隨著中韓經貿往來的日益密切,兩國之間海運物流規模不斷擴大,這種傳統海運集裝箱運輸越來越難以滿足大批量出口農副產品的特殊要求,迫切需要創新物流模式以滿足多樣化的物流需求。
為進一步提高中韓海產品物流速度,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威海海關推出中韓客貨班輪車載物流監管韓國籍車輛入境模式,并由海關牽頭,由公安、交通、檢驗檢疫等部門共同開辟通關綠色通道,設立專門窗口,便捷通關。(摘自中國網)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