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在湖南,也有一家淡水魚養殖上市公司——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巧合的是,與湖北武昌魚股份有限公司同為2000年上市,“大湖”與“鄂州武昌魚”均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0年上市時,武昌魚銷售收入為1.12億元,大湖股份7464萬元;
去年前三季度,武昌魚銷售收入為757萬元,大湖股份為5.29億元。
上市16年,是什么讓兩家企業走出了命運迥異的發展曲線?
思考一:面對業績起伏,還要不要堅守主業
2000年6月,大湖股份登陸A股。兩個月后,武昌魚緊隨其后。
上市當年,武昌魚除水產養殖外,還有商業板塊。大湖股份除水產養殖外,還涉足醫藥和白酒。
當初,武昌魚主要經濟指標明顯領先大湖——2000年,武昌魚銷售收入1.12億元,凈利潤6836萬元;大湖股份銷售收入7464萬元,凈利潤2445萬元,武昌魚凈利潤是大湖股份近3倍。
令人唏噓的是,搭上資本市場快車后,武昌魚業績竟大幅下滑。上市次年,公司凈利潤為4849萬元,下降29.1%。隨后逐年下滑。
反觀大湖股份,業績相對穩定。2002年凈利潤2882萬元,2003年凈利潤為1942萬元。
為改善公司業績,2002年9月,華普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同北京中聯普拓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分別受讓武昌魚第一大股東鄂州武昌魚集團所持武昌魚29%和11.5%的股權,標志著武昌魚自此踏入房地產行業。
轉型地產的武昌魚幾番折騰,卻是步步陷落。
武昌魚2013年報顯示,凈利潤為-3906萬元。大額虧損主要是公司農業資產幾乎全部外租,沒有自主經營,無營業收入。
除轉型與漁業毫不相關的房地產業外,從2012年起,武昌魚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收購黔棉礦業并借此轉型,但幾次都無果而終。
思考二:面對多元化,是延伸主業產業鏈還是另起爐灶
水產養殖行業屬農業資源性產業,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養殖點多面廣,技術門檻低,經營粗放,市場競爭激烈而無序。
相關產業的多元化,是農業上市企業提振市場業績、分散自然風險的一種選擇。
在2003年凈利潤較上年下滑超過30%的情況下,大湖股份堅守漁業主業,走出了一條主業相關多元化之路。2003年3月,公司收購湖南省漢壽縣安樂湖漁場1.5萬畝水面和澧縣王家廠水庫漁場3.23萬畝水面。2004年6月,收購安徽省宿松縣黃湖17.8萬畝水面。
通過多次收購之后,大湖股份擁有180萬畝水域,湖泊遍布湖南、安徽、新疆等地,成為全國最大的淡水魚專業公司,被譽為“中國淡水魚第一股”。
2011至2012年間,大湖股份為完善產業鏈上游布局,完成對淡水魚種苗選育技術領先的湘云生物65%的股權收購。
2015年,大湖股份確定了從單一湖面水產養殖,拓展到依托水體綜合開發利用,發展水面生態放養、水環境治理、漁光互補光伏發電、親水文化體育休閑旅游產業。同年,公司以2950萬元,發起設立大湖水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湖泊、水庫、河流的水環境治理等業務。
思考三:面對資本市場,如何避免“捧著金飯碗要飯”
工廠化養殖,需要大量流動資金。但資金緊缺,在農業公司尤為明顯。
武昌魚自有及租賃水面8萬畝,由于流動資金短缺,公司水面長期租賃給承包戶經營。
自2000年上市以來,武昌魚因多年虧損,不符合證監會規定的再融資條件,逐漸陷入“捧著金飯碗要飯”的困局。
湖北是農產品資源大省,省內農產品企業一直渴望觸摸資本市場。
去年10月,鹵味制造商周黑鴨在香港上市。
同年4月,經營武昌魚、精武鴨脖的可可哥登陸四板。公司負責人表示,掛牌四板,旨在規范公司管理、提高產品知名度、加快發展。
上月,我省公布今年上市后備50家金種子名單,多家地方特色農產品企業在列。如,經營小龍蝦的萊克科技、種植香菇的裕國菇業、圍繞魔芋全產業鏈加工的一致魔芋、經營蛋制品的湖北神丹食品、地方特色農產品土老憨等。
不久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明確提出,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農業品牌建設。
專家分析,農業利潤相對薄弱,周期長,回報慢。企業上市前,要設計好商業盈利模式;要堅持主業,圍繞主業延伸產業鏈,穩健經營;要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功能,做強品牌。農產品資源大省的湖北,如堅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農業必將大有可為。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