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最近水產貿易圈內點擊率極高的名詞有哪些,我想“巴沙魚”一定在列。價格和熱度同步躥升的巴沙魚不斷在挑戰貿易商的底線,有人覺得荒唐,有人覺得后悔,也有人干脆放棄了做巴沙魚的生意。在我們對著漲瘋了的巴沙魚市場望洋興嘆的時候,羅非魚的日子也不好過。
羅非魚銷售熱度減半,癥結在這里
如果把巴沙魚的火熱比作“夏日驕陽”,那我想羅非魚可能正在經歷“暴風雨”。
曾經業績輝煌的羅非魚產業如今也進入了銷售低潮期。根據美國商品市場營銷機構Urner Barry統計,2012年美國進口羅非魚50萬噸,而截止2016年10月,進口量降至33.6萬噸。這說明市場上的 “羅非魚熱”已經過去,消費者對于羅非魚產品的熱捧也漸漸冷卻。
在全球水產品市場大會上,專家小組稱造成羅非魚銷售低迷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終端消費需求疲軟成為最主要的原因;另外經銷商宣傳力度不夠、媒體負面報道過多更是拉低了羅非魚銷售;市場銷售慘淡會直接影響到養殖環節,為了保證利潤,部分漁民選擇了其他利潤高的養殖品種。
外銷市場飽和,內銷不易開拓
中國羅非魚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國和墨西哥兩大市場。近年來,這兩大市場處于基本飽和的狀態,已無太大的增長空間。從2016年出口貿易數據來看,中國向美國共出口145241噸羅非魚,同比減少了13.07% 。從歐洲市場來看,羅非魚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有限,市場發展緩慢。其他市場份額較小,出口情況基本穩定。
從內銷市場來看,中國淡水養殖的品種繁多,羅非魚消費一直增長緩慢,很難像草魚一樣成為主要消費品種。而且,國內市場上越南巴沙魚的銷售量增長也在迅速擠壓著羅非魚的市場份額。可見,作為出口依賴型產品的羅非魚想要像其他產品一樣轉內銷也不容易。
中國羅非魚養殖業進入平穩期
追本溯源,羅非魚銷售的好壞是以產量如何做后盾的?傮w來說,全球羅非魚總產量在逐年增加,但增速不斷放緩。在2002年-2016年期間,全球羅非魚總產量都在以最低9.5%的速度迅速增加,而后減速發展,到了2016年全球羅非魚總產量在550萬噸左右,與2015年相比增幅僅為4%。2017年預計總產量為580萬噸,增幅4.5%。
中國作為全球羅非魚生產領導者,過去20年間產量增長了4倍多,緩解海洋資源壓力的同時,也保障了優質水產品蛋白的有效供應。另外,中國養殖技術快速發展,還帶動了印度尼西亞、埃及以及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羅非魚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但從近兩年中國羅非魚產業發展情況來看,羅非魚產量快速增長趨勢已經結束,目前已進入一個緩慢、平穩的增長期,羅非魚加工、貿易等方面也都趨于平穩。2016年羅非魚產量約為170萬噸,和2015年165萬噸相比有小幅增長。但中國羅非魚產量在全球羅非魚總產量的占比呈下降趨勢,目前這一比例已從5年前的45%下降到30%。
巴沙魚漲價,或許給羅非魚帶來翻身機會
最終能否從出口成功轉型內銷對于中國羅非魚行業來說成敗在此一舉。
一方面,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成本的增加,出口生產成本上漲,泰國、越南等國家羅非魚養殖興起并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羅非魚產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中國羅非魚對國際市場的吸引力大不如從前。
另一方面,之前因沒有絕對的價格優勢,中國羅非魚還受到巴沙魚的挑戰。而此時,越南加工廠巴沙魚報價紛紛漲價20%之多,這無疑給了羅非魚搶占國內市場的利好機會,加強推廣,調整戰略,羅非魚或許可以扭轉過去“郁郁不得寡歡”的局面。
對未來仍應充滿信心
隨著國人消費能力、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們飲食結構及理念隨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消費者對于優質水產品的消費也在不斷增加。從京東攜手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吃出來的中國年”——生鮮年貨電商消費趨勢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海鮮水產超過肉類成為春節期間銷量第一名。
而羅非魚想要在廣闊無邊的中國市場立足,就需要轉變之前做出口貿易的思維,結合國內市場的實際情形,不管是從餐飲、電商等相對靈活的渠道入手,還是推出各種奪人眼球的推廣活動,樹立起羅非魚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都不失為良策。
另外近日,美國最大的養殖魚進口企業The Fishin’ Company董事長Douglas Brinsmade對中國養殖羅非魚未來充滿信心,雖然許多外國媒體報道稱中國養殖羅非魚存在濫用抗生素等問題,但是Brinsmade稱目前中國的羅非魚養殖場采取了很多措施扭轉世人的偏見,比如提高飼料質量,增強魚體抗病性,減少使用抗生素等,都卓有成效。“作為進口羅非魚的企業,我們的責任就是提高進口檢測標準,養殖場方面自然就會嚴格生產過程。”
多種利好因素已經擺在眼前,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羅非魚行業的發展之路雖有曲折,但仍舊光明。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