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杭州日報:牡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蠔。這個其貌不揚卻味道鮮美的小東西,一直是餐桌上的佳肴。但如果有一天它突然成了三餐必不可少的食物會怎樣?日前,浙江大學第二屆國際牡蠣研討會上,日本研究者就預言:未來牡蠣極有可能是人類最重要的蛋白質供應源,成為米飯一樣的家常品。
在牡蠣的開發上,日本人走在世界的前頭。日本株式會社渡邊牡蠣研究所社長渡邊貢博士對此很有研究。他說,在日本牡蠣有100多種吃法,除擺上餐桌還為藥物研究提供材料。
日本研究者最新發現,牡蠣肉內的特有物質能消除人體過多的活性氧,對治療動脈硬化、癌癥等有很好的效果。由此日本已開發出具有保健及治療功能的“牡蠣丸”和高級飲料“牡蠣汁”。但價格卻不菲,類似國內市面上“龜鱉丸”大小的牡蠣片,一瓶要賣到800多元人民幣。
“牡蠣被稱為‘海洋牛奶’。牡蠣汁看起來跟牛奶差不多,味道非常鮮美。”渡邊貢說,日本研究牡蠣至今還參考著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他建議普通市民,只要注意衛生,牡蠣生吃最好,中國人常用的燒烤做法會破壞它體內的維生素C。
他同時預言,牡蠣極有可能成為21世紀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供應源,因為它本身營養價值高,又以海洋浮游生物為食,只要有海,它就能繁衍生息,同時產量也大。不過目前牡蠣的養殖開發仍存在挑戰,盡管產業化養殖開發已遍及全球,但近年來海洋污染、環境惡化和海洋病害的頻發已經讓牡蠣產業前進受到很大阻礙。
浙大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吳信忠也說,牡蠣是成本低廉的蛋白源,我國每年牡蠣產量居全球首位,2006年產量達389萬噸,占我國海洋水產養殖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但同時他也擔心:“目前我國對牡蠣的開發還不充分,環境污染和加工技術原始等問題一直沒得到解決。”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