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天府早報:忽如一夜梨花開。半年前在四川成都街頭還零星出現的“鐵板燒烤魷魚”小吃,最近一兩個月,突然在成都街頭巷尾遍地開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城東席卷到城中、城西、城南,并有向城郊片區擴張的勢頭。
僅僅是一個流動的小攤點,為何引來如此多的人跟風?是哪些人在不斷擴大這個團隊?在一元一串的低廉售價背后,又有多大的利益空間?……
記者夜訪
市區 一條街擠著17家“魷魚王”
一個場景:成都太平洋電影院前面是條不到200米長的小巷,卻聚集了大量小吃攤,賣臭豆腐的,賣煮玉米的,賣串串的,但最多的是賣鐵板魷魚的。
“天啦,這么多賣魷魚的!”晚上9點過,從電影院走出來一對年輕情侶站在街邊,對眼前的“盛況”有點目瞪口呆。在太平洋影院邊上,打著“大連魷魚王”和“韓國燒烤魷魚王”招牌的就有四個小攤,一左一右依次排開。雖然相隔不到三四米,賣的是同樣的烤魷魚須、魷魚片,但四個小攤個個煙霧繚繞,生意火暴。在街對面,一家名為“燒烤魷魚王”的小攤前,同樣也圍了不少食客。
往前走不到20米,是個十字路口,在這里,“魷魚王”們再次扎堆。粗略一數,僅太平洋影城方圓30米內,
不下十家這樣的流動小攤。
“這是在市中心,生意特別好,都跑這來打堆堆了。”在附近街邊守車的王師傅稱,這種煙霧繚繞的日子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從太平洋影城這頭,一直走到靠近東大街的那端,最多時居然有17個賣鐵板魷魚的攤攤。
社區
平均一個大院附近有兩家
一種現象:相比市中心繁華地帶魷魚王“扎堆出現”的景象,在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地帶,凡是居民住宅小區或學校附近,也總會看到“鐵板魷魚”的蹤影。
傍晚7點過,天剛黑,東順城中街路口上開始出現魷魚燒烤攤的蹤影。先是一家,過了一會,另一個燒烤攤也推了過來。兩個攤主都是三四十歲的中年男子,各顯本事,其中一人先將魷魚須在鐵板上烤制好,用四溢的香味吸引路人。另一人則大聲吆喝“新鮮的烤魷魚,一塊!一塊!”到晚上8時過,這條街上就聚集了不少吃烤魷魚的食客。
與此同時,在西門的白果林小區一帶,文華路上已經有三個魷魚攤在張羅生意了。其中一家的女老板稱,如今白果林一帶,賣鐵板魷魚的已經有十幾家,平均一個大院附近就有兩家,甚至更多。
發源
沿海城市流傳到成都
一個疑問:“鐵板魷魚”究竟從何時起開始風靡?又從何處傳來?采訪中,大多數魷魚攤的老板都無法說清鐵板魷魚的具體發源地。
不少人稱,因為在水產市場進貨時,對方稱魷魚是從大連發來的新鮮凍貨,加之大連這些沿海城市水產豐富,應該很流行吃燒烤魷魚,因此認為,這個鐵板魷魚最早應該是在大連等沿海城市流行,然后慢慢“游”進成都的。
賣魷魚的老板們大都表示,大約從一個多月前起,看到有人搞這個生意,于是自己也效仿搞起來。也就是說,成都街頭的“鐵板魷魚”大致在兩個月前,猶如雨后春筍般慢慢冒起的。
至于那個街頭隨處可見的鮮紅色的“魷魚王”橫幅,老板們表示,他們取這個名字時還是有講究的。如果想好聽點,霸道點,又對自己手藝自信的,一般就叫“××魷魚王”。中庸點的,就叫“鐵板鮮魷魚”。
個體調查
人 外來打工者瞅準商機
據了解,目前從事這個行當的,大都是來自資中、中江、遂寧等地的外來打工者,且往往都是“夫妻檔”搭配上場。
前晚9點過,當記者在蓮桂南路上見到遂寧人楊永志時,他的生意正忙,四五個顧客圍在他的攤子跟前等候。只見他左手握著不下二十串魷魚,右手則拿著一個類似于刮水泥的鐵板,熟練地按壓魷魚,魷魚體內的水分被壓了出來,在燒得滾燙的鐵板上滋滋作響,香味也隨即溢出。雖然已進入冬天,楊永志卻忙得一臉是汗。老婆在旁邊忙著收錢,見剛擺上的魷魚又要賣完了,趕緊又從旁邊的泡沫箱子里拿出事先串好的魷魚,擺上。
“要不是還欠到一萬多塊錢的賬,我也不得來賣這個。”楊永志說,他三年前來成都打工,原先在城東二環路上的菜市賣菜,但因為市場攤位漲價,生意越發難做,一個多月前他索性不干了。但有外債在身,他便四處打聽賺錢的方子,無意中發現街頭賣“鐵板魷魚”的小攤。“1元1串,生意好得不得了。我心頭就在想,這個肯定有賺頭!
術 操作簡單容易效仿
之所以出現越來越多的鐵板魷魚攤,楊永志認為,主要是因為經營這個生意,成本低,收益快。
楊永志介紹,制作一個鐵板魷魚攤很簡單,只需一輛三輪車,無所謂新舊,二手三輪車價格大約在一兩百元左右。制作這樣一個鉻鐵燒烤架,花費在300元以內。加一個燒液化氣罐的爐子需要80元,再把油、鹽、香辣醬、孜然這些作料配齊,整個成本價不過七八百元。“投入這點錢,即使幾個月后不做了,也損失不大。”
利 每月凈賺三四千元
他說,目前市場上主要使用的是16斤-20斤一件的鮮魷魚,一件魷魚經過他們“肢解”后,最多能串出200串,魷魚須、魷魚身甚至是魷魚的頭和嘴,都能串成不同種類的串串。其中,四根魷魚須1串的賣1元,帶頭或半個魷魚身的能賣到2元。
說起賣魷魚的收益,楊永志有些喜滋滋的。他算了一筆賬,除去成本,1元1串的魷魚,能賺4角錢左右。生意好時,他一晚上能賣四五百串,一天凈利潤160-200元。一個月下來,能賺三四千元。但楊永志還是有些無奈,因為賣魷魚的隊伍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最近幾個晚上,他只賣出去三百多串,原先的顧客被瓜分走了一部分。“估計再過一段時間,等大家的新鮮勁過了,生意就不好做了。”
連鎖反應
需求大魷魚價格水漲船高
成都哪里來這么多新鮮魷魚?需求量那么大,成都水產市場上的貨源充足嗎?在魷魚老板們口中,都提到了位于府青立交橋旁的冷凍食品商城綜合市場。據了解,這個市場被喻為川內水產冷凍食品的“咽喉地”。包括青石橋、宏濟路在內的水產市場都從此進貨。因此,在此批發的魷魚,絕對是全市最低價格,攤販們紛紛都在那拿貨。
“最近幾個月,魷魚一下變‘俏’了!”在市場里已經搞了三年多批發生意的鄧卜海介紹,以往市場方從大連、湛江等城市發一車皮(50噸重)的凍魷魚過來,整個市場里的50多戶商家賣一周,也不一定能賣完。但最近一段時間,來買魷魚的客戶陡然增多,其中以一些散客為主。一車皮的鮮魷魚,兩天內就能被大、中、小顧客“消化”完。
魷魚需求量增大后,價格也發生了變化。鄧卜海說,今年初,60元一件的鮮魷魚最多能裝到20斤。現在85元一件的鮮魷魚只有16斤左右,每斤單價一下就上去了2元多。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