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的一個名為《生活不易!揭東海漁民不為人知的艱難謀生路(組圖)》的帖子中,東海漁民駕船作業31天,捕魚獲利29萬元,但減去柴油和人工費后,虧了5.8萬!照相機下的漁民生活充滿了危險、孤獨、勞累、迷茫…下面評論如潮,然而沒有同情,沒有鼓勵,而是一邊倒的罵聲一片!
到底出現了什么情況?是什么觸犯眾怒,甚至將漁民推向了法律和道德的風口浪尖上?
漁民生活現狀
危險、孤獨、勞累、迷茫、失聯、虧本
2014年10月13日,臺風“海鷗”剛剛過境,船長羅勝概又帶著7名船員從浙江石浦港出海了。
羅勝概的船是條單拖漁輪。三年前,羅勝概賣掉舊船后,與大哥羅勝志合股重新購買。名義上,大哥羅勝志是船上的輪機長,但為了節省一份人工費,大哥在船上什么活都干。往年,船上都會請7到8個船工,今年,只請了6個人。開漁節將至,船員在為出港做最后的準備。
船駛出港口,5小時后就再也看不到任何島嶼,手機信號也完全消失,船長在駕駛室內靠無線電與外界保持聯系,遠處同行的船只在波濤與地平線的夾角中若隱若現。從此,船員們便與岸上的家人失去聯絡…
10小時后,漁船到達漁場,鐘表上顯示的時間是凌晨4點。等風浪稍小的時候,船長按響了準備下網的鈴聲。半小時之后,船員們都換上了工作用雨衣,拿著工具,抗著纜繩,出現在搖擺的甲板上。海面上,除了被漁船上燈光照亮的區域外,漆黑一片。
一個正船尾甲板作業的船員,被撲上甲板的海浪打得眼睛都睜不開。他彎下腰,兩手緊緊抓著船沿緩了一會。在接近船尾的下網滾筒口處,船員們甚至要爬行,不然很容易被突然翹起的船身拋入海中。
漁船在大浪中全速航行尋找魚群。這天,海面上的風浪很大,船長要求船員們盡量待在船艙里。采油機的轟鳴聲在船艙里回響夾雜著方言和零星的笑聲,這是船員難得的休閑時間。
船員小黑,以前在其他的漁船上打工,但那條船時常會開到與鄰國爭議的海區捕撈,有幾次被鄰國的海警船警告和追擊過,雖無大礙,但事后,他還是覺得有些后怕,再怎么說這也是國際糾紛。今年就換到了現在的漁船上工作。“不過,那地方是要比咱們這兒魚多。”他說。
打漁如此危險、孤獨,然而,還是虧本!
東海開漁后,從2014年9月16日到10月25日,羅勝概駕漁船從浙江石浦港出發,共出海4趟,作業31天。航程約6700海里,捕魚102噸,獲利約29萬元。但羅船長粗粗一算,扣去航行柴油費26.3萬,人工工資8.5萬,還沒算其他費用,這一個月就已經虧了5.8萬。
沒有同情、只有謾罵
看到漁民真實的工作場景后,網民沒有同情、 沒有鼓勵,而且下面的罵聲一片!
原來,羅勝概的船是條單拖漁輪。
撈上來的大多是一些不值錢的飼料魚,中間夾雜著不少經濟魚類的魚苗。這條帶魚魚苗還不到手指粗,但也沒能逃脫小口漁網的阻擊。
船員們說,拖網里,魚、蝦、蟹……什么都有,無論大小,全都一網打盡。
“帶魚、馬鮫、大紅蝦、小黃魚、烏賊……”分揀漁獲時,漁工們努力在漁獲中扒出有價值的經濟魚類,但眼前讓人吃驚的是,其中,一大半以上都是不到2公分長的小魚。負責甲板工作的陳大副說,這些小魚只能以不到1元/斤的價格賣給沿海養殖場做飼料,所以被叫做飼料魚。
更可氣的是,這里已經沒有漁汛了。船只的航行軌跡非常集中,只要是有魚的地方,漁船就會集中在20海里的范圍內反復游戈。一旦有魚,大家都會在對講機中相互通知,馬上會有近百條船聚攏,不用一天,這兒馬上就撈不到什么東西了。
三、國家出臺政策、限制拖網捕魚作業
針對拖網捕魚作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進行限制:
漁船油價補貼方面:自 2020 年起,雙船有翼單囊拖網(雙船底拖網)、單 錨張綱張網(帆張網)、單船有囊圍網(三角虎網)漁船,不再予以補貼。(據《國內捕撈機動漁船油價補貼標準上限調整實施方案(試行)》)
船舶更新改造補助方面:不支持更新建造雙船底拖網、帆張網、三角虎網等作業類型漁船。(據《標準化海洋捕撈漁船更新改造等漁業裝備設施建設項目實施方案(試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捕撈法規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