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澳大利亞發布的G/SPS/N/AUS/422/Add.1通告,該國2017年1月6日起因對蝦白斑綜合征病毒(WSSV)而暫停進口的生蝦和蝦制品,將于7月6日被解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解禁之后,澳官方機構要求所有進口生蝦及蝦制品必須按照最新的檢疫檢驗規定進行,將對所有產品進行嚴格檢測,以保證產品安全,相關出口企業應予以高度關注并及時做好應對措施。
解禁后,澳方對進口生蝦及蝦制品執行最嚴檢疫新規。所有進口生蝦及蝦制品,包括腌制、裹面、去頭、及碎蝦產品在運抵澳大利亞口岸之前,必須隨附OIE認可機構簽發的證明文件,證明產品不攜帶對蝦白斑綜合征病毒(WSSV)及黃頭病毒(YHV)。在抵達口岸后,還將按照100%的比例送交澳大利亞政府批準的檢驗機構,再次檢測WSSV及YHV項目,經檢驗通過的產品才可能進入澳大利亞市場。目前,澳方相關部門正在對進口生對蝦的風險進行完整評估,科學分析從各個貿易伙伴國家進口生蝦可能帶來的風險,整個評估過程預計需要兩年左右。在最終評估報告發布之前,將按照新規定實行,以此保護澳大利亞的漁業與水產業、以及海洋生態環境的安全。
2016年底,在澳大利亞多處的蝦養殖場發現了對蝦白斑綜合癥疫情,澳方在認為與未煮熟的進口蝦(包括蝦肉)的對蝦白斑綜合征風險水平已變得不可接受后宣布了暫停未煮熟的對蝦、對蝦肉的進口及蝦肉加工成的餃子、春卷、三文治和其他類似產品,及已經裹粉裹漿的面包蝦產品,甚至包括禁止了作為誘餌的生蝦進入澳大利亞境內。
對蝦白斑綜合癥是由白斑綜合癥桿狀病毒復合體引發的一種綜合性病癥。白斑綜合癥桿狀病毒復合體主要有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桿狀病毒、日本對蝦桿狀病毒、系統性外胚層和中胚層桿狀病毒及白斑桿狀病毒等。病毒粒子為桿狀,包含雙鏈DNA。屬于高度傳染性病毒,雖不會造成人類健康風險,但對蝦養殖業風險極大,例如斑節對蝦、日本對蝦、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等都能因感染而患病,并且白斑病病程急,一般蝦池發病最多不過7天就可導致全池蝦死亡。
截止今年上半年,寧波地區共出口蝦類產品885.2噸,貨值達620.1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7.9%、28.68%。檢驗檢疫部門在此提醒相關水產品出口企業,一是及時關注并熟悉了解澳大利亞新規要求,加強蝦產品等水產品出口質量監管,進一步完善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二是要把好原料入廠關和成品出廠關,指導養殖戶嚴格按照澳大利亞標準要求使用藥物,同時積極配合檢驗檢疫部門工作,加強出口水產品品質控制和檢測,完善原料采購驗收、存放、批次管理、有毒有害物質監測等質量監管措施,提高外貿風險防范能力;三是企業應推動出口水產品行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和轉型升級,提高出口蝦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確保水產品出口發展后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