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場到市場,看溫氏股份如何過!
發布時間:2017/8/7 15:13:21 來源:中國飼料行情信息網 編輯:黃正麗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從農場到市場,看溫氏股份如何過!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躺著都賺錢的溫氏股份 同樣難逃靠天吃飯的鐵律
從現狀來看,“靠天吃飯”還是農牧業生產尚未邁過的一道坎。即便是創業板“市值”一哥溫氏股份暫時也難逃宿命
目前,新一輪豬肉價格下行行情已經到來。而作為創業板市值最大的公司,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溫氏股份”,300498,SZ)是否已做好應對本輪豬肉價格下跌的準備?又有哪些應對措施?
根據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從農場直通餐桌,已有很多養殖企業都在如此布局,溫氏股份也是其中之一。但大部分線下門店均處于投入階段,尚無特別成功的案例。目前溫氏股份生鮮門店的盈利情況如何?如何從激烈競爭中突破?將采取怎樣的方式成為第一個實現盈利的養殖公司?
業績多米諾骨牌
曾在2016年一舉奪下創業板“最賺錢公司”桂冠的溫氏股份于7月14日披露2017年半年報業績預告,上半年的凈利潤將同比下降近80%,盈利額在16億~19億元之間。
針對業績下滑的原因,溫氏股份解釋稱,養禽行業受到H7N9事件的影響,各地政府對活禽市場的管理日趨嚴格,部分地區關閉活禽市場及不定期休市時間的增加,致使活禽流通渠道受限,活禽產品市場行情整體持續低迷,銷售價格跌幅超出預期,整個行業出現虧損。公司養雞業務也受到嚴重沖擊,商品肉雞銷售價格同比下降30.19%,養雞業經營業績同比由盈利轉為虧損。
業績大變臉導致溫氏股份在隔天早間開盤即發生股價異動,截至收盤,股價大幅下跌7%,7月17日,受創業板大跌影響,溫氏股份再度下跌8%,創年內歷史新低。之后還出現三個交易日的連續大跌。
股價接連下跌也連累了背后的持倉基金。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共有28家基金公司的51只基金產品合計持有溫氏股份6146萬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為2%。具體來看,富國基金持股數量最多,達到2002萬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為0.7%。此外,易方達基金、融通基金分別持有溫氏股份1764萬股、692萬股,持股市值分別為5.8億元、2.3億元。
目前溫氏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都變成了個人,由此可見,機構投資者受公司業績變臉的影響不小。
“靠天吃飯”如何破
此前,有投資者在全景網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向溫氏股份提問,彼時溫氏走勢在豬肉板塊跌幅第一,該投資者的問題是:請問是否有利空消息?請公司談談H7N9對公司今年的影響。
溫氏股份方面當時回應,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情況一切正常;行業經歷過多次H7N9事件,公司每次都化挑戰為機遇,愈做愈強。今年也不例外,公司嚴陣以待,確保大生產穩定和企業有序運轉,將潛在風險化為最低。
話雖如此,但從現狀來看,“靠天吃飯”還是農牧業生產尚未邁過的一道坎。即便是兩市最大農牧業上市公司和創業板“市值”一哥的溫氏股份暫時也難逃宿命。
目前,新一輪豬肉價格下行行情已經到來。東莞證券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主產區白羽雞價格6.8 元/公斤,雞苗價格0.76元/羽。養禽行業受到 H7N9事件的影響,養殖場加快淘汰,父母代存欄持續下滑。各地政府對活禽市場的管理日趨嚴格,部分地區關閉活禽市場及不定期休市時間的增加,致使活禽流通渠道受限,活禽產品市場行情整體持續低迷,銷售價格跌幅超出預期。而溫氏股份的養雞業務也受到嚴重沖擊,商品肉雞銷售價格同比下降 30%,肉雞業務同比由盈利轉為虧損。
除了肉雞業務,2017年5月份溫氏股份能繁母豬存欄量3604萬頭,較4月份下降29萬頭,生豬存欄量 35556萬頭,較4月份下降541萬頭。能繁母豬存欄量和生豬存欄再度下跌,預計主要原因依然和環保有關。上半年溫氏股份養豬業務雖然繼續保持穩步發展,商品肉豬銷量同比增長11.46%,銷售均重同比增加4.98公斤/頭,但受市場供求關系變化的影響,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9.9%,商品肉豬盈利水平同比大幅下降。
此外,根據農業部數據顯示,盡管6月份生豬存欄量環比減少0.2%,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減少0.5%,但生豬屠宰量環比減少4.1%。換句話說,雖然供應小幅下降,但需求下降更快。
國家發改委在最近發布的《上半年生豬價格情況及后期走勢分析》中稱,總體看,今年下半年生豬供應將呈現相對寬松格局,除冬季南方腌制臘肉和節日因素影響外,豬價仍存在下降壓力。
有分析人士表示,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化程度很高,只要沒有獲得市場定價權,豬周期對于任何一家養殖企業的風險都會存在。相關數據顯示,溫氏股份雖為行業龍頭企業,但其養豬數量僅占全國出欄量的3%左右。那么,溫氏股份是否已做好應對本輪豬肉價格下跌的準備?又有哪些應對措施?由于公司層面并未接受記者的采訪,結果不得而知。
從農場轉到餐桌
東莞證券農業分析師黃凡表示,在平抑豬周期方面,溫氏股份試水流通端和消費端,轉型“從農場到餐桌”。
據了解,溫氏股份自2015年底啟動生鮮門店項目,目前已開業的溫氏生鮮約100家,逐漸由深圳拓展至廣州等珠三角其他城市,年內計劃開店200家。這也是溫氏股份養殖業務轉型升級的主要內容之一,該業務采用“公司+店主”的經營模式,溫氏股份負責產品供應、物流配送、系統支持、宣傳推廣等,加盟商負責場地、人力、開店資金和產品銷售。
根據目前市場情況來看,養殖企業布局下游成為業內的常態,比如雛鷹農牧擁有下游產品雛牧香、天邦股份擁有豬肉品牌拾分味道、圣農發展等養殖企業均有生鮮門店,但這些線下門店均處于投入階段,尚無特別成功的案例。由此看出,在線下業務這塊,溫氏股份面臨的競爭較為激烈。
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養殖企業布局下游相關產品尚無特別成功的案例。畢竟一個業務是如何把豬養大,另一個業務是屠宰生豬,這還是存在較大區別的。那么,溫氏股份能否靠這樣的業務來破豬肉行情下行的局?效果尚待觀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