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漁業“減量增收”成效初顯的上半年,水產品價格整體高位運行。據近期公布的各大企業半年度經營數據,水產企業或大幅邁進,或小步快跑,總體完成了半年度的業績增收目標。數據顯示,獐子島在業績扭虧之后的第一個半年度,其海洋牧場的恢復帶來了15.05億營收;百洋股份在羅非魚出口量同比減少的情況下仍實現營收8.74億元。水產行業整體復蘇之際,各上市公司均有不俗表現。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對蝦產業首家上市企業,國聯水產再次以內銷和出口雙增長的發展態勢刷新了業績增速,創下業績新高。
8月28日晚間,國聯水產發布2017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78362.27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增78.76%;實現營業利潤為7276.52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大增了3363.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7085.6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05.54%。凈利逾7倍的增速使得國聯水產高調領跑行業,展示出不俗的爆發實力。
內銷市場大熱各大企業強強聯合亮點紛呈
近幾年國內水產消費持續增長,水產企業也瞄準了國內市場發力內銷,紛紛與國內大型知名商場、超市合作;通過入駐旗下門店,拉長產品銷售鏈條,提高產品國內市場覆蓋率。
隨著生鮮電商平臺在全國覆蓋率的增加和冷鏈物流的逐漸完善,互聯網的巨大引流效果也為水產行業帶來了極大助力;今年年中,國聯水產通過和京東生鮮合作,其產品在今年京東“618購物節”上獲市場大熱,冷凍翡翠生蝦仁銷量更是獲得比去年同期活動時增長了3570%的優異成績。在打通數據和技術平臺后,借助京東生鮮平臺大流量資源,國聯水產的各類產品更便捷地走近了消費者。
除了線上渠道,團餐行業亦蘊含巨大的市場需求,國聯水產著眼于餐飲細分市場,率先開始了這項新渠道的開拓。中國餐飲協會團餐委員會組織了中國團餐行業前30強企業及團餐行業專家實地走訪國聯水產后,業內對國聯在質量安全管理能力、食品研發能力、營銷服務能力及企業產業鏈式的安全可追溯性保障給予了高度評價。
國內銷售渠道的全面鋪開,為國聯水產直接創造了業績貢獻,其國內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0584.33萬元,同比增長了39.88%,除了各項業績數據漲幅行業領跑,更為市場津津樂道的是國聯水產優異的品牌公信力和多層次的消費者體驗。
海外市場加速回暖 海外運營成水產企業增收利器
今年上半年,我國涉海對外貿易保持回暖趨勢,水產品出口量額雙升。據海關數據統計,上半年我國水產品出口量208.25萬噸,出口額98.32億美元,同比分別上漲5.80%和2.13%,實現貿易順差47.36億美元。國聯作為立足湛江走向全球的代表企業,通過其海外團隊的管理和運營,其國際業務亦得到了大幅提升至94%,進一步保持了出口優勢。
海外市場的運營,其關鍵之一在于信息共享和渠道資源的優化整合,以達到協同經營效率的總體攀升,這一點在國聯水產的生產計劃、供應鏈管理兩方面得到了充分體現。針對美國客戶傾向于工廠直采這一趨勢,國聯水產繼續推進美國銷售渠道下沉,全力支持SSC新團隊整合后融入和新業務開發工作,持續提升了公司產品在美國主流餐飲市場中終端渠道中的占有率。
上游把控技術研發工廠化養殖助推效果顯著
因水產養殖易受臺風和極端天氣的影響,工廠化養殖是必然趨勢。進行工廠化養殖時,對養殖條件和技術的把控便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也是國聯一直堅持技術驅動引領產業升級并取得突破的優勢之一。上半年,國聯水產持續加大養殖業務技術自主研發力度,為優化工廠化養殖制定和執行了整體技術路線和研發規劃,在種苗、飼料營養、動保制品、水生生物疫病檢測、智能化設備應用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發和技術改良工作,提升養殖成功率;另一方面,國聯水產按計劃推進了上游養殖、種苗等關鍵環節的設施設備改造、技術團隊優化等工作,強化了工廠化養殖的品控管理水平。
多元的市場需求和氣候變化影響著水產養殖模式的變革,水產養殖規模亦逐步走向規模化、自動化。預計今年水產行業將在品種結構、放養模式和經營規模三大調整中加速發展。
作為國內水產行業的標桿企業,國聯水產將憑借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逐步優化,為主業持續放量增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上下游都能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