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想到海邊去買點新鮮魚,沒想到買回家的竟然全是些臭魚爛蝦……”17日上午,市民趙先生向記者反映了他買魚的前后經過,十分氣憤。
幾日前,市民趙先生的朋友從山東 煙臺北島海邊買回些剛打上岸的新鮮魚,味鮮肉美。聽到這個消息,喜歡吃海鮮的趙先生心里癢癢了。16日下午,他特意開車去北島買魚。盡管每斤比市面價高出好幾塊錢,但趙先生還是花了近一百元錢,買了幾條片口魚、鲅魚。可回家洗魚時,趙先生發現魚并不像看起來那樣新鮮,魚體已經發軟,而且從身上掉下一些銀色的粉狀物。盡管如此,趙先生還是把洗好的魚下鍋了。魚出鍋后,他本來還抱有的一絲希望也徹底破滅了。魚成了“豆腐渣”,而且還帶著股說不上來的怪味,讓全家人大倒胃口。曾經在家人面前夸下海口的他,被妻子數落了一番。
17日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北島海邊,找到兩名中年漁販,他們皮膚黝黑、粗糙,都身穿橡膠皮褲,一人正在從網上摘著魚,一人在叫賣,魚攤旁邊擺放著漁具。毋庸置疑,兩人是出海打魚的漁民。而距離不遠處的第三名漁販則穿戴則相對整潔,身邊擺放著兩個泡沫箱子,沒有任何漁具。記者發現他所賣的魚大小勻稱,好像事先經過篩選。
記者和一名穿橡膠皮褲的男子搭上話,并將趙先生受騙的經過向他說了。聽后,該漁販有些氣憤,他向不遠處拿著泡沫箱子的男子嘴一噘,說:“那個人就是個騙子,他抓住市民想到海邊買新鮮魚的心理,從市場里批發來魚,然后到海邊冒充漁民賣魚。“你觀察后發現沒有,他的魚基本上一樣大。剛從海里打上來的魚,哪能都一般大小呢?”這名漁販說,常年打魚的人,基本上他都熟悉。而拿著泡沫箱子的男子根本不是當地的漁民。
當記者問該漁販,為何不揭露他騙人的把戲呢?該漁販答:“明明知道他在騙人,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們也不好多說什么,只可憐那些不知道怎樣挑選新鮮魚的市民,往往會花高價買到一些不新鮮的魚……”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