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0月,泉州檢驗檢疫局共檢驗檢疫出口水產品10.4萬噸、2.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9.5%和7.9%,實現量價齊增,出口量超過2016年全年的10.1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總出口量八成以上,成為泉州對外出口新亮點,為泉州“海絲”先行區和海洋強市建設增添新活力。
從出口情況分析,呈現四大特點:一是產業發展實現“三級”跳。泉州水產品年出口量從2012年的2.8萬噸增長到2014年的6.7萬噸,再到2016年的10.1萬噸,實現了大“三級”跳,5年增長2.6倍。而且今年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再創歷史新高。水產品出口企業發展到目前的22家,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
二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唱主角。目前產品已遠銷東南亞、歐盟、美國、非洲、日本、澳大利亞等46個國家和地區,比2012年多1倍。其中,今年1—10月共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水產品8.43萬噸,同比增長50.8%,占到出口總量的八成以上。
三是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出口產品從原料型粗加工產品逐漸向魚糜制品、魚罐頭等深加工產品轉變,出口產品種類從較單一的冷凍水產品發展至目前覆蓋冷凍、干制、糜制、調味、水產罐頭等多元化產品結構。企業主動求新求變,增加鯖魚、巴浪魚等品種,擺脫近海漁業資源日漸枯竭和魷魚占比高達四成且價格持續高企的困境。其中出口鯖魚同比增長107.5%,出口巴浪魚同比增長273.2%。
四是帶動遠洋漁業發展。泉州遠洋漁業從2012年起步,2014年9月首次回泉州港卸貨,當年僅1964噸,但2015年、2016年分別達3萬噸、3.6萬噸,今年1—10月已達2.4萬噸,同比增長10.8%。總噸位和總產量均列福建省第二位,極大緩解了因近海資源日漸衰退而困擾加工企業的原料瓶頸。
泉州檢驗檢疫局積極幫促出口企業建立健全和國際接軌的HACCP管理體系,提高泉州水產品出口國際競爭力,現有18家出口水產品企業分別實現對歐盟、美國、韓國、俄羅斯、印尼、越南、巴西等國注冊;全面推行審單放行、無紙化通關等各項通關便利化措施,70%報檢批可實現即報即放,促進泉州出口水產品產業做大做強。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