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嘉興日報:“嗨喲,嗨喲……”昨天,浙江油車港鎮南官蕩漁場的“漁鄉”開捕活動捕撈現場,幾十名漁民正并排在一個30多畝的大魚塘邊,努力拉著一張巨大的魚網,魚網里跳躍著肥嫩嫩的青魚、鰱魚、草魚等。一漁民告訴筆者:“這一網至少能撈起1萬公斤,收入有十多萬元呢!”油車港鎮副鎮長金旗明告訴筆者,由于科學養殖,風調雨順,今年油車港鎮的漁業又是一個豐收年。
在捕撈現場,養殖場承包人沈忠祥樂呵呵地指著魚網里不停翻騰的魚兒說:“每年的11月、12月,是捕撈的最好時期,今天這一網的魚,馬上就要賣到嘉興市區、江蘇等地的市場,收成好得很啊。”捕魚的漁民也一邊興高采烈地從網里抓著魚,一邊高興地與筆者打著招呼:“今年魚很多啊,大豐收。 睋鹌烀鹘榻B,漁業是該鎮農村集體經濟和漁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該鎮有漁民400多戶,從業人員達1100人。2006年,全鎮漁業總產量4896噸,漁業總產值近7000萬元。到目前為止,全鎮各類淡水水產養殖面積達1.6萬畝,其中池塘8500畝,外蕩7500畝,已形成以南官蕩為中心,以無公害青魚為主的四大家魚養殖面積3000畝;以楊溪村為中心的無公害中華鱉生態養殖面積1000畝;以錢家橋村為中心的無公害河蟹生態養殖面積1000畝;以馬厙村為中心的無公害青蝦養殖面積2000畝;以北官蕩、東西千畝蕩為中心的珍珠養殖面積3000畝。
筆者隨即又來到位于楊溪村的生態鱉生產基地。只見10名村民正穿著雨靴,在一個抽完水滿是泥漿的池塘里,用一個類似鐵叉的物品往泥漿地里戳,偶而還彎腰撈出一只甲魚。楊溪生態鱉專業合作社社長費永根告訴筆者:“這個類似鐵叉的東西是我們自創的探鱉器,前不久池塘已抽水抓了一次鱉,但是一次不一定能抓干凈,為了不放過那些‘漏網之鱉’,就發明了這個東西,專門來找出那些躲在泥漿里面的甲魚。為了不刺破甲魚的外背,這個裝備前段探測部分是用塑料做的,一碰到甲魚,立即有感覺就可以抓出來了!辟M永根談起今年楊溪生態鱉的收成情況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費永根對筆者說,今年他在這里承包了18個池塘,由于臺風少、溫差小,所以甲魚產量比往年要高,每畝收入可達5000元左右。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