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國寧波網:我市將在三年內摸清浙江 寧波象山港魚蝦 “家底”。日前,針對象山港馬鮫魚、黑鯛等繁殖資源調查的 《2008年海洋漁業資源調查與探捕項目申報書》,已經獲得農業部批準。這是記者昨天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得的信息。
象山港海域面積391平方公里,灘涂面積171平方公里,港區縱深近60公里。根據上世紀80年代初 “象山港漁業資源調查報告”的資料,許多東海重要的漁業經濟生物如鰳魚、馬鮫魚、三疣梭子蟹等均在象山港進行產卵、索餌洄游,象山港由此被確立為 “國家級大魚池”。
在其后的近三十年中,象山港海域環境質量明顯下降,一些傳統的漁業資源優勢已不復存在。面對更大規模的海洋開發利用,如何保證港灣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已成為漁業行政管理部門和研究機構的當務之急。
本次調查將首先針對象山港內傳統漁業品種開展一次大規模、全方位的資源調查工作,綜合評價港區內重要經濟種類馬鮫魚、黑鯛等生長情況。摸清海洋環境中漁業資源容量與產業可持續發展動態,為相關資源的增殖與保護提供科學的借鑒依據。本次調查將從水環境、棲息水域生態狀況、經濟品種的繁殖、產卵以及幼體生態等方面進行研究,徹底了解馬鮫魚、黑鯛和菲律賓蛤這三種水產種類的生態繁殖習性以及在港區的分布遷徙狀況。
馬鮫魚、黑鯛和菲律賓蛤是本次調查的3個主要種類。其中,馬鮫魚、黑鯛是象山港海域傳統的捕撈經濟品種,其資源量和經濟效益均在港區漁貨物中居前列,以這兩個品種作為調查對象,可充分代表象山港區內傳統經濟種和增殖放流種的種群消長特點。菲律賓蛤仔產卵場和自然苗種采捕區位于象山港底部的兩個支港中,分布區位較為特殊,因此本次調查也將其列為主要調查種類。本次調查實施年限為2008年至2010年。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