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華平(左二)向參觀者介紹多寶魚養殖情況
于華平(右)與員工一起研究業務技術。
本期故事會的主人公是裕源祥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于華平。于華平受父親耳濡目染,開啟了“魚緣人生”,立下“多寶夢”,商海弄潮,在多寶魚行業遭受重創之際,靠管理與創新使我市多寶魚行業鳳凰涅槃,最終領軍行業。
歷經商海的風浪搏擊,作為“80后”的創業者,榮成市裕源祥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于華平不僅擁有超前的理念、廣博的知識,而且還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厚重的開拓底氣。與他交談,是一種心與心的溝通與分享,常常在不知不覺間為他的經歷、他的精神等所折服。
因為他的努力,歷經滄桑的榮成多寶魚被打造成“魚堅強”,培育的多寶魚苗覆蓋了北到遼寧、南至江北等廣闊地域,占據全國70%的市場份額,成為多寶魚育苗行業的“隱形冠軍”。
因為他的探索,榮成市的多寶魚產業在遭遇毀滅性的打擊中最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在全國同行業中一路領跑,有望成為我市繼海帶、海參、鮑魚等之后的新的產業增長點。
創業第一課
遭遇行業“滑鐵盧”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于華平屬于“商二代”,子承父業,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在尋常人看來,他的成功順理成章,但你若有心梳理他的創業足跡就會發現,他的創業之路同樣充滿坎坷、一波多折。如果缺乏睿智與堅韌,他又如何成就多寶魚的“鳳凰涅槃”。
于華平的父親于慶良參加工作就一直奮戰在水產行業戰線上。上世紀90年代末,于慶良所在企業改制,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養殖海帶等海產品,且創業有成。
耳濡目染間,于華平自小就對大海有著不一樣的情感。大學畢業后經過在房地產、移動通訊等行業的一番歷練后,他與父親一起踏入了多寶魚育苗行業。
多寶魚,鲆科,菱鲆屬魚類,為硬骨魚綱鰈形目鲆科菱鲆屬海洋底棲魚類。其成魚體長最長可達75厘米。體側很扁,屬卵圓形的身材,它的兩眼在頭部的左側,它不但長相奇特,而且皮下和鰭邊含有豐富的膠質,頭部及尾鰭均較小,鰭條為軟骨;體內無小骨亂刺,骨頭呈白色玉石狀,內臟團小、出肉率高,肌肉豐厚白嫩。俗稱歐洲比目魚,在中國稱“多寶魚”。
在當時,多寶魚養殖是一個回報極高的項目。2000年,一尾魚苗單價100多元,不是黃金,價超黃金!
正是看中了多寶魚養殖的良好前景,父子倆投資1800多萬元在成山鎮建立榮成裕源祥水產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多寶魚育苗。良好的營商環境,加上技術、環境等各類優勢的迭加、釋放,公司的多寶魚育苗養殖風生水起,育苗規模成幾何級增長。2003年達到200萬尾,2005年增加到500萬尾。是時,國內多寶魚產銷形勢火爆,盡管由于進入者不斷增加,一尾魚苗的售價降到了六七元錢,但仍然一貨難求。許多客戶帶著現金也要等上二三十天才能提貨。
天有不測風云。2006年,一則事關多寶魚的消息出現在上海某媒體上——一些養殖戶為降低養殖成本使用違禁藥物,導致多寶魚體內藥物殘留超標。事件持續發酵,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多寶魚養殖行業遭受“滅頂之災”。
“多寶魚事件”對行業的沖擊是巨大的——2006年之前,多寶魚的收購價高達每公斤340元至360元;“禁藥風波”讓多寶魚由“貴族魚”淪落為“下三濫”,價格跌至幾塊錢,養殖戶損失慘重,很多被迫停產轉產。覆巢之下豈有完卵,裕源祥水產有限公司盡管不存在禁藥殘留的問題,但大量魚苗積壓,于華平和工人們只能將數以百萬計的多寶魚魚苗放進水溝,任其流入大海。望著白花花的水面,于華平心如刀絞,僅此一舉,千萬元投資打了水漂……
打擊猝然來臨,于華平痛定思痛,決定用事實和科學知識來洗清所蒙受的“不白之冤”。在嚴格按照多寶魚育苗技術規范重整生產、經營環境的同時,他與業界同仁一道為多寶魚養殖據理力爭。關鍵時刻,中國“多寶魚之父”雷霽霖挺身而出,于華平目睹了這位沒有架子的“草帽院士”的風采:“一個人一天吃掉400公斤所謂‘毒魚’,才相當于吃了4片痢特靈!誰能一天吃掉400公斤多寶魚?”2006年12月5日,在山東煙臺多寶魚健康養殖技術專家說明會上,雷霽霖發出了這樣的質疑。為了證明山東沿海養殖多寶魚的安全性,雷院士用餐時特意點了一道清蒸多寶魚帶頭吃了起來。雷院士的舉動,讓于華平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和人格魅力的可貴,那一次,他與雷霽霖院士結成了“忘年交”。
在雷院士的支持下,于華平重整旗鼓,在完善養殖技術設施等硬件保障的同時,優化了內部質量控制體系,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并深入一線帶頭進行養殖方式的改革創新,通過控制喂食、降低密度等方法基本做到100%不用藥。“食品安全無小事,任何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問題,都會引起民眾的高度關注。”多少次,他盯著問題導向,對員工苦口婆心、耳提面命,努力讓“食品安全無小事”的理念烙印于員工的心中。
歷經一番臥薪嘗膽,于華平逐漸走出行業“禁藥風波”的陰影,2008年到2009年多寶魚市場的復蘇,企業也走出了虧損的窘境,育苗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他調整經營策略,將育苗總規模控制到2000萬尾。
練好基本功
“魚寶寶”暢游大海
“魚寶寶”都有一個大海夢,盡管要經歷苦難與挫折,那就是成長。就像人生的路,都是在邁開第一步后慢慢延伸,不論踏上哪條路,無論是崎嶇還是平坦,都需要練就過硬的基本功,即使跌倒了,還能爬起來!
父親將于華平領到自主創業的路上,扶上馬又送一程,特別是共同經歷“禁藥風波”后,看到于華平于商海拼搏中羽翼豐滿、日漸成熟,便將他推到了經營決策的前臺,讓他自己開創一片天地。2011年,接過父親遞過的重擔,于華平即知道它的分量。從此,他將裕源祥水產有限公司作為歷練人生、提高素質、廣博見識、增長智慧的訓練場,放下身段,虛心學習、豐富內心、調適自我,努力夯實企業發展的基礎。
時刻保持“空杯心態”。上大學時,于華平在學好計算機專業的同時選修了工商管理專業,取得雙學士學位踏上社會。置身于日新月異的創變時代,于華平始終牢記老師那句“腦袋決定錢袋,腦袋空了,錢袋也就癟了”的警示,努力追求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進入多寶魚育苗領域之初,于華平身兼多職,虛心好問,邊學邊干。接過創業的擔子后,他孜孜以求,一有閑暇,就讀書看報“充電”加能。即使業務再忙,他也要擠時間參加行業性的科研、商務活動,洞悉行業趨勢與市場風云,取長補短拓展眼界。他長期與雷霽霖院士及黃海水產研究院保持產研聯系與合作。腹有詩書氣自華,如饑似渴地學習,讓于華平擁有了開拓創新的底氣。
織密保障安全的網扣。多寶魚“禁藥風波”,讓“食品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扎根于于華平的心間。養魚車間、養殖池、充氧、調溫、調光、進排水及水處理設施和分析化驗室等養殖設施,他都嚴格管理。在企業原址面臨開發時,他特地將經營場地由成山天鵝湖遷移到朝陽港附近。這里自然環境較好,養殖戶又相對集中,有利于行業間的取長補短和抱團發展。這次擴建,企業占地由原來的30畝擴大到70畝。為實現環境友好,于華平在能源應用及水質處理等方面都精準用力;著眼于水質、光照、水溫、鹽度和PH值等理化因子的達標,于華平堅持制度明細上墻,自上而下健全制度與責任體系;為做好苗種運輸,提前做好停食和降溫工作,于華平想客戶之所想,細致做好砂濾海水、魚苗計數和裝袋、充氧、封口,以及裝箱等環節。客戶們都說,購買于華平的多寶魚魚苗,就是買放心。因為,不論運輸距離遠近,從裕源祥購買魚苗的成活率都是最高的。
提升客戶的忠誠指數。于華平深知,在商可言利,但需取之有道。榮成自上世紀90年代末引入多寶魚養殖技術以來,在全國多寶魚育苗領域已是十分天下有其七,而于華平能獨占兩成,奧秘就在于客戶關系的修煉。移動互聯網時代,于華平更注重借勢建立自己的客戶數據庫,在他的手機通訊錄、微信朋友圈中,對客戶信息的表述延展到地理方位、經營面積、品種特色,還有何時購苗放養、使用何種飼料、水溫等理化指標信息。用戶來電顯示的片刻,他就能猜出客戶的基本訴求,精準及時地支招。更令人稱道的是,在他的養殖車間內,每一池都標示著不同的客戶信息,通過個性化服務滿足客戶的特殊要求,把經營服務做到了客戶的心坎上,財源滾滾,自然而然。
邁步創新路
引領行業抱團發展
人們常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在多寶魚養殖領域中摸爬滾打,積數年之功精耕細作,于華平對創新的認知,比誰都深刻。他結合行業走勢及自身實際行動,在探索中推進企業的經營策略、領域、產品、模式等系列創新,為傳統的水產養殖注入動力,催生新舊動能轉換,打造隱形冠軍。
構建大苗模式。多寶魚魚苗一般長到5厘米時即可出售,但隨著更多資本進入多寶魚育苗領域,行業壓價競銷現象嚴重,售價曾一度逼近成本價。于華平在穩定經營規模的前提下,審時度勢,運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原理,以少養、精養為導向,創造性地建立了自己的大苗模式,避開惡性競爭。2014年,當別人以5厘米魚苗論條出售時,于華平利用既有的養殖設施,發揮自身飼料、水質及技術優勢,以魚單體重量分段養殖,將大苗養殖按不同重量分為四段,以提升魚苗成活率和附加值為目標,以差異化搶占市場。
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成為行業轉型升級和改革的開端,于華平將大苗模式的優勢概括為省心、省風險、省時間、省費用和省空間“五省”。因為在大苗模式之下,大苗按最終養成大規格計費。于華平精選頂級頭苗,不必擔心抓到尾苗:中間養殖風險(魚苗損耗+篩出魚佬),由裕源祥承擔;大苗適應能力強,成活率高,且生長速度快,大大縮短養殖周期,節省養殖費用。最方便客戶的是,于華平將自己的養魚車間變成了魚苗“托養站”,為下游養殖戶免去選苗、騰池、進苗等多個環節,委托代養期間可以繼續養大標魚,增產增收。近四年來,大苗模式,作為多寶魚養殖領域的形態創新廣為業界所接受,實現了養殖鏈條各環節的多贏。于華平通過標準主導贏得了更大的市場“話語權”。
打造魚支付平臺。進入多寶魚養殖領域不久,于華平就通過網上推介做成了一單業務,當日照客戶慕名前來提貨時,人們才領略了“足不出戶”也能銷售產品的神奇。為實現行業抱團發展,于華平獨辟蹊徑,通過資本、技術等綜合運作打造了魚支付平臺。他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技術、產品和市場優勢,與同行業尤其是資金勢力小、技術力量弱、客戶資源少的小業戶聯結成利益共同體,以魚苗支付的方式以大帶小,以強扶弱,在整合資源、市場中實現集約經營,既讓大家平等競爭,又實現業界合作,實現了行業利益的最大化。目前,魚支付平臺推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拓展生物技術新領域。走出“禁藥風波”陰影的于華平,吸取行業用藥的教訓,一直致力推動產學研聯合,運用微生物技術取代藥物育苗。在駐威、駐榮高校的支持下,他探索開發了拌料王、調水寶兩個以益生菌為主體的新產品,并取得生產資質,實現了經營領域的延伸和產品衍生。自2016年起,于華平將價值200多萬元的產品免費分發到5000家養殖戶手中試用,當年就收到了良好的推廣效果。2017年,于華平抓住推行“河長制”、建設美麗鄉村等諸多機會,將調水寶產品推向河道治理領域,先后在十里河、沽河、菜園河及公園、農村河溝進行廣泛試驗,治理效果顯著。受此影響,在榮成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于華平提交了用新技術科學治理河道的提案,在推動河道治理方面貢獻了一名政協委員的智慧。
堅持在生態環境等公益事業上牢記責任,有所擔當,竭盡所能,奉獻自我。2017年,于華平參加了海洋生物放流增殖活動,放流魚苗100萬尾。前不久,獲得了榮成市誠信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青春正能量,夢想正起航。處于而立之年,年輕是于華平最大的優勢,而他還跋涉在創業路上。
置身新時代,談及未來,于華平深知,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健康中國”戰略逐步實施,“南石斑,北多寶”的消費趨勢會越來越明顯為,多寶金養殖擁有巨大的潛力。他也知道,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伴隨著“美麗中國”建設的強勢推進,環保產業將成為最強勁的產業增長極。為此,他將盡己所能,在這兩個領域精心布局,除了創建多寶魚青少年科普基地外,還將在河道治理中引入蚯蚓等進行生物治理,讓蚯蚓搖身一變成為“肥料生產工人”,將污水污泥變廢為寶轉化為生物肥料,打造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的循環模式。
前瞻未來,于華平激情在心、底氣十足,他將用智慧、汗水、青春的付出,努力去實現自己致力打造隱形冠軍的“多寶魚夢”,讓榮成多寶魚成為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餐桌,展示“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的風采,奏響人生交響曲中最華麗的樂章。
記者感言:市作為全國漁業大市,新舊動能轉換的潛力巨大。但漁業養殖、捕撈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更多像于華平這樣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的開拓者、創業者。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創造了一個個行業“隱形冠軍”,撐起新時代榮成產業振興新的希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