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國食品產業網:天津日報消息(記者陳忠權)根據《漁業法》和《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農業部于日前公布了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第一批)。這是農業部第一次批準并對外公布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名單。首批保護區共有40個,覆蓋了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的海灣、島礁、灘涂等生態類型。
天津市近海在內的渤海灣的中國對蝦、梭子蟹等水產種質名列其中。
中國對蝦和三疣梭子蟹是渤海灣傳統的水產種質,也是我國重點保護的名特優水產品種。由于近年來的海洋環境污染和過度捕撈,使中國對蝦和三疣梭子蟹等受到很大損害。為此,近年來,本市加大漁業資源養護力度,重建已經衰退的漁業資源。本市在塘沽、漢沽、大港等區建設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區,重點增殖放流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等。在渤海灣建人工魚礁示范點,投放人工礁體,建設典型水域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保護多樣性水域生態系統。水產主管部門還出臺休漁制度、限額捕撈制度,嚴禁使用嚴重損害生物資源的漁具、漁法,如炸魚、毒魚和電力捕魚等。
據專家介紹,通過在天津渤海灣建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可更有效保護中國對蝦和三疣梭子蟹等物種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游通道等重要繁衍棲息水域。這對于保護渤海灣等水產種質資源高度集中區域,強化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系統完整性等具有重要意義。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