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市場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白對蝦的價格有著天壤之別。中國近幾年蝦類的進口保持著較高的增速,價格水漲船高。“盡管如此,生產商和出口商切不可一窩蜂上,應徐徐圖之。”泰國正大卜蜂食品(CPF)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說。
上月,在泰國清邁召開的“水產養殖圓桌會議(TRAS)”上,McIntosh針對全球對蝦市場做了一場報告。報告指出,在中國、巴西、墨西哥和美國市場,白對蝦價格顯著高于其他國家;在泰國,內銷市場的價格比出口的更高。
圖片版權:泰國正大卜蜂食品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
“放眼全球,對蝦的生產能力依舊強勁,幾大主產區的病害基本得到了控制。”McIntosh說,“養殖戶必須考慮如何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出口商們應該考慮擴展銷售視野。”
“比如,在泰國,做內銷反而比出口賺錢。在南美洲,巴西的價格一直都不錯。”McIntosh說,“這個時刻,賣家需要適當地考慮一下發展內銷市場,而非純粹地依賴出口。”
過去的十年,中國對蝦類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進口額持續攀升;美國市場也有著不錯的表現(下圖)。
圖片版權:泰國正大卜蜂食品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
“正因如此,我們太過于重視中國和美國的增量市場,以致于我們的產品基本上都往他們那邊賣。”自2012年后,歐盟市場近幾年基本持平;另一大傳統市場,日本,則有漸顯疲軟的趨勢。
McIntosh估計,去年中國大約進口了60萬噸的蝦(按出塘重量計算),較10年前增長了50多萬噸。美國去年進口蝦類也有55萬噸,較10年前增長8萬噸。另一大市場,歐盟呢?去年的進口量為52萬噸,基本持平,其中西班牙進口18萬噸。
圖片版權:泰國正大卜蜂食品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
卜蜂食品水產養殖首席運營官Sujint Thammasart曾表示,公司從泰國銷往中國的產品包括了許多大規格對蝦,公司非常重視中國,并下了很大的賭注。
但此番,國際出口商一窩蜂地擠進中國的狀況引McIntosh的擔憂。“盡管中國市場體量龐大,但卻與美國的情況完全不同。”他說,“中國本身也是產蝦大國,雖然這幾年表現不理想,但不代表產量不會恢復。想要長期跟中國貿易,賣更多產品到中國去,就不能表現得太急功近利。”
“近幾年,中國蝦類進口量之所以突飛猛進,是因為中國國內的白蝦一直都不太好養。肝胰腺壞死病(HPND)與其他的一些流行病害曾重創中國的養蝦業。”McIntosh說,“2009年,中國進口蝦類5千噸,出口40萬噸,他們尚能自給自足。后來,流行病害來襲,中國損失了60-70萬噸的年產量。可這種狀況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過去的十年間,中國人均收入的年增長率是5.5%。“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中國自身的對蝦養殖業很可能發生扭轉 ,如果中國每年增加30萬噸的產量,結果又會是怎樣?”
圖片版權:泰國正大卜蜂食品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
另外,McIntosh認為,蝦類的加工板塊需要投入新的自動化設備。卜蜂食品公司投資建設了一家以對蝦為原料的餛飩湯面加工廠(上圖),整間工廠僅14名工人負責運作。卜蜂食品公司將同時在本地市場和出口市場同時推廣其品牌蝦產品。
“我們的目標是締造品牌,創造附加值產品,而非跟著其他人,只想著向單一市場輸出同質化的產品。”McIntosh說。
圖片版權:泰國正大卜蜂食品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