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國水產信息網:福建廈門人愛吃海鮮,很多市民天天頓頓離不開海鮮(早餐除外)。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趙曉武透露,據統計,廈門人均海鮮的消費量居全國第三,人均一年要吃掉100多公斤水產品。
從今年的檢測情況來看,廈門市場上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系數高于往年,甲醛檢測超標率僅0.06%,藥殘除了6、7月發現個別批次超標外,從10月份起全部合格。趙曉武,市場上的海鮮,市民放心吃。另悉,本月,廈門將新增4個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生產2種無公害水產品———鰻魚和斑點叉尾。
趙曉武介紹,漁業水域監測每個季度1次,高溫季節每月1次,今年監測結果表明,廈門漁業基本符合標準,但在個別排污口發現重金屬和大腸菌群超標現象。今年1-11月,廈門市水產品批發市場甲醛檢測30804批次,甲醛超標率0.06%;水產品藥物殘留檢測170批次、貝類有毒有害物檢測37批次,從檢測情況分析,廈門水產品質量總體上是安全的,本地產水產品藥殘檢測全部合格,但在高溫季節(7、8月),桂花魚、多寶魚等個別外來物種被檢出孔雀石綠超標現象,另外檢測中發現一些花蛤存在大腸菌群超標現象。
趙曉武介紹,由于廈門本地漁業不斷退出,廈門市場上銷售的水產品中本地產的比例很低,80%以上是從廣東、廣西、海南、浙江以及本省周邊地區流入。他們加強對了水產品批發市場的監管,嚴格市場準入制度,把好入口關。目前,市場上的水產品80%是來自水產批發市場,從批發市場出來的產品絕大部分通過了檢測,市民可以放心購買。
趙曉武還透露,隨著廈門各大海域的整治,海上養殖逐步退出,廈門的水產養殖業今后將更多地往淡水的方向發展,政府也鼓勵市民發展一些中高檔魚種的養殖,比如淡水鰻魚、光魚、黃骨魚、叉尾等,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目前,廈門共有6個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對蝦、牡蠣、紫菜、花蛤等13個產品獲得無公害產品認證,3個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這些基地和產品大多數是海水養殖,今年申報的4個無公害養殖基地則都屬于淡水養殖,包括3個鰻魚養殖基地和1個斑點叉尾養殖基地,鰻魚和斑點叉尾也申報了無公害產品認證。據介紹,這4個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和2個無公害水產品的審查已經合格,即將正式授牌。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