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卜蜂食品(CPF)副總裁Robins McIntosh稱,中國養蝦業病害頻發,收成一年不如一年,2018年南美白對蝦產量或低至52萬噸。“蝦血細胞虹彩病毒(SHIV)”正在中國蔓延,此病原有極高的致死率,須引起中國業內的重視。
過去的三年,中國的養蝦業可謂江河日下,全球蝦產業資深人士,正大卜蜂食品(CPF)副總裁Robins McIntosh稱,2018年將是中國蝦產量最低的一年,南美白對蝦產量或低至52萬噸。另一方面,中國蝦類產品消費市場每年都在擴大,進口蝦呈現指數級增長,年進口總量達到50萬噸,國際諸多出口商一股腦地涌入,市場的躁動引起McIntosh的擔憂。
上月,在泰國清邁召開的水產養殖圓桌會議(TARS)上,McIntosh對全球蝦產業的生產、銷售、市場狀況等做了詳盡分析(相關文章見后文的:相關內容McIntosh:中國市場雖大,只可徐徐圖之)。
中國蝦產量(圖源:Robins McIntosh)
相比印度、越南和厄瓜多爾等幾大對蝦主產區,中國的對蝦產量捉襟見肘,盡管業內分析了諸多減產的原因,包括成本上漲、法律規范、蝦苗品質等,McIntosh認為中國養蝦業最大的問題還是病害。
他指出,中國養蝦業曾經歷了急性肝胰腺壞死病(AHPND)、白斑病、肝腸胞蟲病(EHP)的肆虐,當時業內都在討論這些問題,后來AHPND流行病漸漸平息下來,養殖業總結了很多經驗教訓,開發了許多新養殖模式,這一點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贊賞的。
不過,McIntosh認為,自AHPND后,中國養殖戶對病害的關注度開始下降,尤其是最新出現的“蝦血細胞虹彩病毒(SHIV)”,業內顯然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這是一種新型的致命病毒,究竟有多大危害,行業沒有統計。”McIntosh說,“我不清楚除中國外還有沒有地區發現過這種病毒,我們的認知實在太少了,既是新病原,業內就必須警惕!”
蝦血細胞虹彩病毒(SHIV)
SHIV是青島黃海所科研人員于2014年12月份在浙江某養蝦場采樣時發現的,經鑒別此疾病的病原體為一種虹彩病毒,感染對蝦的造血組織,鰓、肝胰腺和肌肉。此病毒不僅感染南美白對蝦,也在中國對蝦和羅氏沼蝦的樣本中發現過。
SHIV文獻發表于NCBI
文獻記載,病原經分離、復感,15天內致死率為100%。感染SHIV的癥狀表現為失色、肝胰腺斷裂、空腸空胃、軟殼等(下圖)。
文獻中指出,2014-2016年間,科研人員在中國5個養蝦省份的20個縣采樣發現,15%的養殖蝦樣品(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羅氏沼蝦)感染SHIV。由于該病毒樣本在中國多個地區發現,病原發源地不一定是浙江,但該病毒已擴散至中國多個地區的養蝦場。
科研人員在文中呼吁中國水產養殖業內專家、養殖戶、企業服務人員密切關注SHIV疫情的動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大爆發,挽回損失。
相關內容:McIntosh:中國市場雖大,只可徐徐圖之
在國際市場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白對蝦的價格有著天壤之別。中國近幾年蝦類的進口保持著較高的增速,價格水漲船高。“盡管如此,生產商和出口商切不可一窩蜂上,應徐徐圖之。”泰國正大卜蜂食品(CPF)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說。
上月,在泰國清邁召開的“水產養殖圓桌會議(TRAS)”上,McIntosh針對全球對蝦市場做了一場報告。報告指出,在中國、巴西、墨西哥和美國市場,白對蝦價格顯著高于其他國家;在泰國,內銷市場的價格比出口的更高。
圖片版權:泰國正大卜蜂食品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
“放眼全球,對蝦的生產能力依舊強勁,幾大主產區的病害基本得到了控制。”McIntosh說,“養殖戶必須考慮如何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出口商們應該考慮擴展銷售視野。”
“比如,在泰國,做內銷反而比出口賺錢。在南美洲,巴西的價格一直都不錯。”McIntosh說,“這個時刻,賣家需要適當地考慮一下發展內銷市場,而非純粹地依賴出口。”
過去的十年,中國對蝦類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進口額持續攀升;美國市場也有著不錯的表現(下圖)。
圖片版權:泰國正大卜蜂食品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
“正因如此,我們太過于重視中國和美國的增量市場,以致于我們的產品基本上都往他們那邊賣。”自2012年后,歐盟市場近幾年基本持平;另一大傳統市場,日本,則有漸顯疲軟的趨勢。
McIntosh估計,去年中國大約進口了60萬噸的蝦(按出塘重量計算),較10年前增長了50多萬噸。美國去年進口蝦類也有55萬噸,較10年前增長8萬噸。另一大市場,歐盟呢?去年的進口量為52萬噸,基本持平,其中西班牙進口18萬噸。
圖片版權:泰國正大卜蜂食品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
卜蜂食品水產養殖首席運營官Sujint Thammasart曾表示,公司從泰國銷往中國的產品包括了許多大規格對蝦,公司非常重視中國,并下了很大的賭注。
但此番,國際出口商一窩蜂地擠進中國的狀況引McIntosh的擔憂。“盡管中國市場體量龐大,但卻與美國的情況完全不同。”他說,“中國本身也是產蝦大國,雖然這幾年表現不理想,但不代表產量不會恢復。想要長期跟中國貿易,賣更多產品到中國去,就不能表現得太急功近利。”
“近幾年,中國蝦類進口量之所以突飛猛進,是因為中國國內的白蝦一直都不太好養。肝胰腺壞死病(HPND)與其他的一些流行病害曾重創中國的養蝦業。”McIntosh說,“2009年,中國進口蝦類5千噸,出口40萬噸,他們尚能自給自足。后來,流行病害來襲,中國損失了60-70萬噸的年產量。可這種狀況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過去的十年間,中國人均收入的年增長率是5.5%。“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中國自身的對蝦養殖業很可能發生扭轉 ,如果中國每年增加30萬噸的產量,結果又會是怎樣?”
圖片版權:泰國正大卜蜂食品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
另外,McIntosh認為,蝦類的加工板塊需要投入新的自動化設備。卜蜂食品公司投資建設了一家以對蝦為原料的餛飩湯面加工廠(上圖),整間工廠僅14名工人負責運作。卜蜂食品公司將同時在本地市場和出口市場同時推廣其品牌蝦產品。
“我們的目標是締造品牌,創造附加值產品,而非跟著其他人,只想著向單一市場輸出同質化的產品。”McIntosh說。
圖片版權:泰國正大卜蜂食品高級副總裁Robins McIntosh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