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前十水產上市公司平均收入增速僅0.7%,多家大企業虧損嚴重,也有少數公司取得不錯的成績。相比海外知名企業,中國公司的差距依舊甚遠。
文:Louis Harkell
譯:胡路怡
對于許多中國水產企業來說,2018年過得并不容易,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銷售總額為150億元(下圖),平均銷量增速僅0.7%,而其中數家企業損失慘重。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海產品進出口市場,國內勞動力成本上漲、原材料價格上漲,政府重拳整頓污染企業、中美貿易戰等種種不利因素嚴重影響海產企業的商業模式。
除此之外,許多企業還被自身問題困擾。中國最大的魚類加工企業之一,大連天寶綠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巨額到期債務未能兌付,面臨十數起法律訴訟,其中一位債權人是國有銀行。
2018年,天寶食品銷售額下跌22%至7.26億元,虧損1.7億元。到了2019年,天寶食品累計債務逾期金額已超18.7億元。
另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去年一月份,公司在渤海養殖的扇貝“失蹤”,漁業認證機構Acoura Marine評論稱該公司的扇貝牧養殖可能需要數年才能恢復。
2018年,獐子島公司的扇貝產品全年銷量下跌53%至3.61億元,全體海產品的銷售額下跌13%至27.6億元,利潤600萬元(2017年該公司凈虧損1.28億元)。
大連旅順口某海水養殖場
中國唯一的陸基三文魚養殖公司,山東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虧損7.43億元,該公司上周二稱,將有會計師進行詳細的財務調查。
當然,并非所有企業都遭遇虧損。
中國最大的蝦類生產商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利潤增長4%至1.44億元,海產品銷售額增長17%至44.9億元。憑此出色的成績單,該公司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水產上市企業。
上個月,國聯水產旗湖南益陽小龍蝦加工廠開業,第一階段目標日產量150噸,年銷售額12億元;今年夏季,國聯湛江對蝦加工廠也將建成,年產量約6萬噸。
中美貿易戰下,中最大的羅非魚加工出口企業百洋集團去年的銷售額增長9%至10.4億元。
兩家大型遠海金槍魚生產商,上海開創國際海洋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山東省中魯遠洋漁業股份有限公司去年銷售收入分別上漲6%和11%,至18.8億元、10.2億元。二月份,上海開創在浙江省岱山新建了一座容量為2.5萬噸的金槍魚加工廠。
越來越多的中國海產公司正重新定位國內市場。上海開創從其在加拿大、阿根廷和西班牙收購的公司進口野生海產品,面向中國消費者。
國聯美國子公司Sunnyvale Seafood躋身美國前十蝦類進口企業;獐子島加速布局加拿大新斯科舍省龍蝦產業,百洋集團創始人介入非洲毛里塔尼亞魚粉業務。在中東,恒興集團將與在沙特阿拉伯企業聯合建設大型水產養殖園區。聯想旗下佳沃股份收購智利三文魚生產商Australis Seafoods,交易額8.8億美元。
也有不少水產企業開辟了新戰場。
2018年夏,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斥資10.4億收購收購西藏深萬投(日本岡本安全套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總經銷商)51%股權。中國最大的水產飼料企業通威股份進軍光伏和電池制造領域。天寶食品進向冰淇淋行業發展。
荷蘭合作銀行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將在未來十年推動全球海鮮消費增長,但中國公司的低盈利能力可能限制海外并購。
與全球大型水產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交易額顯得捉襟見肘。
排名前十的中企累計銷售額僅為美威(Mowi)公司的一半。2018年,美威的銷售額為42.5億美元,增長4%。
而全球最大的水產企業,日本瑪魯哈日魯公司年銷售額為74.8億美元,是十家中企銷售總和的三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