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三峽日報:(記者李迎鑫)從魚苗繁育、網箱養殖到成魚上市,養殖整個過程都不施用任何藥物,這種全流程不施藥養魚技術在湖北 宜昌縣長陽清江庫區經過近4年的試驗示范,首次獲得成功。12月11日,省水科所、市水產局、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聯合在長陽召開會議,決定在全省推廣這一新技術,同時向全國發出倡議,呼吁水產養殖不用藥或少用藥。
全流程不施藥養魚技術試驗示范選擇的是丁桂魚,這種魚原產于歐洲,屬中高檔魚,環境適應能力、疾病抵抗力較強。養殖10余平方米網箱的丁桂魚收入相當于養一畝池塘家魚的收入,產值可達5000余元,利潤可達2000多元。清江庫區養殖實踐表明,全流程不施藥養殖丁桂魚成活率達90%以上,成魚品質達到出口標準。今年初,歐洲客商來宜昌實地考察,對這一技術贊不絕口,與省水科所、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當即簽訂示范養殖清江丁桂魚的協議。7月,我市將首批100公斤成魚樣品發往歐盟市場,順利通過對方質量檢測,受到好評。
目前,清江庫區共有130多戶漁民開展全流程不施藥養殖丁桂魚,共養丁桂魚1000多萬尾,預計今冬明春將上市成魚120萬公斤,產值將達3600多萬元,漁民純收入將達到1500多萬元。
“水產品藥物殘留已經成為我國漁業發展的第一殺手,在無公害水產養殖的基礎上實施全流程不施藥養殖,尚屬國內首創,它將從根本上消除藥物殘留給我國水產養殖業帶來的陰影。”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教授龔世園如此評價。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