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挪自貿談判進行了15輪,有望在年底達成協議。挪威海產局稱,中國三文魚市場競爭激烈,業界期待自貿協定落地。
作者/ Louis Harkell
編譯/ 胡路怡
自2016年挪威與中國重建外交關系以來,中挪自貿談判已進行了15輪,今年的第三輪談判六月份在挪威奧斯陸舉行,第四輪談判計劃于九月份在武漢舉行。兩國經貿團隊高頻接觸,預示著自貿談判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今年年底,挪威與中國有望達成自貿協定。
在奧斯陸進行的談判覆蓋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技術壁壘、獸醫問題、知識產權、公共采購、市場競爭、環境問題、電子商務等多個項目。挪威貿易部長Torbjørn Røe Isaksen稱,“盡管仍存在許多苛刻問題,但談判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中國是我們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是挪威非常重要的市場。”
挪威海產局(NSC)中國內地與香港區總監Victoria Braathen高度贊賞兩國談判團隊取得的成果,并對中國持續開放市場、歡迎更多挪威企業建立貿易合作關系給予積極評價。
今年5月21日,三家挪威加工廠(SalMar Kverva南特工廠、Leroy Aurora Skjervøy特羅姆斯郡工廠和Nordlaks Stokmarknes諾德蘭郡工廠)通過認監委的批準,允許向中國市場供貨。
Braathen指出,“我們預計,這幾家工廠獲得中國市場準入,將大大提升挪威三文魚的供應情況。目前,中國每周從挪威(正關)進口三文魚的數量比去年翻了一倍!”
挪威海產局預計,2025年中國三文魚需求量將增長到25萬噸,挪威企業占據15.6萬噸的份額。“我們收到的反饋顯示,中國的三文魚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挪威產品的需求量很大,有競爭優勢,出口快速增長。與中國達成自貿協定挪威政府的重要議程,挪威和中國業界都在緊密關注,自貿協定將極大地提振挪威海海產品向中國出口。”Braathen說。
自Braathen去年任職挪威海產局中國內地與香港區總監以來,對中國變化的步伐感到震驚。“在中國工作是非常令人興奮的機會,仿佛一切都在快速發展。中國專注應用新技術,通過‘新零售’等方式加強營銷,商品介紹和新鮮食品越來越多樣化,重點是各類產品的供給方式非常便捷。”她說。
“越來越多消費者使用網絡購物和外賣系統,食品類商品的交付的時間非常短,而且品質還要非常好。”Braathen說。挪威海產局近期的調研顯示,90%中國消費者認為產品來源很重要,這對挪威海產品來說是個好兆頭,“一直以來,挪威都在精心栽培市場聲譽,產品質量又是重中之重。”
2019上海中食展(圖:挪威海產局)
在這方面,挪威海產局已在中國市場立足21年,致力于幫助挪威企業建立合作,提供市場信息。Braathen說:“現在,挪威企業的目標是根據特定的需求對接特定的消費群體,無論是小孩還是成人,只要他們擁抱健康、追求優質食品,海產企業都要專注向這方面搞產品開發。這是另一個發展方向,在中國終有一天這部分市場需求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今年的前30周,挪威向中國出口13,948噸整條冰鮮三文魚,價值9.71億挪威克朗(1.09億美元);量額分別同比增長87%、88%(挪威數據)。今年全年,挪威預計向中國正關出口超過2萬噸的三文魚,盡管仍有部分挪威三文魚經越南賣到中國。
據中國官方數據,上半年最大的三文魚供應國仍是智利,英國、加拿大分別下跌46%、84%。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