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意味著加工廠要花費更多美金去收購原材料。
作者/ Louis Harkell
編譯/ 胡路怡
上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7:1的關口,離岸兌匯一周內貶值2%,從8月2日的6.938貶值到8月9日的7.058。如果相比2018年的平均匯率(6.63),今年人民幣已貶值了6.4%。
或許有人會認為,人民幣貶值有利于出口,但對于中國的海產業而言,這波貨幣貶值產生的收益卻十分有限。
目前,美國政府對許多中國出口的海產品(如羅非魚、對蝦、梭子蟹等)征收25%關稅,2%的國內貨幣貶值幅度顯得微乎其微,根本無法抵消關稅的增幅。
有些海產品(如三文魚和黑線鱈)雖暫時沒有被征收關稅,但這些魚類原材料全部由國外進口,由美元來定價,也就意味著中國企業要花費更多的美元去購買原料,以維持工廠運作。
8月1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布最新名單,雖然排除了三文魚和黑線鱈,但卻將三款狹鱈商品列入10%稅率名單,征稅期限推遲至12月15日。
除美國外以外的市場,人民幣貶值對出口企業還是有一定的益處的。中國海關統計,2018年中國向美國出口價值21.6億美元的海產品,美國以外的市場的出口額多達126億美元,美國市場占15%。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