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貿易資深人士Jason Carter表示,美國羅非魚的庫存已基本見底,接下來無論貿易戰如何進展,美國進口商都還會繼續向中國購買產品。
作者/ Matt Craze
編譯/ 胡路怡
中美貿易戰已經持續了14個月,期間兩國政府就貿易磋商的談判可謂跌宕起伏,短期內能否達成共識尚存諸多的變數,但就羅非魚產業而言,進出口貿易仍然要繼續。
上個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文稱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中國出口的羅非魚、對蝦、蟹類、金槍魚等一系列商品將在10月1日起將被征收30%關稅。
禍兮福所倚,這則看似不利的消息卻給美國進口商吃了一顆定心丸,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實際情況可能會向著穩定的方向發展。
“美國進口商開始恢復羅非魚的采購,以補充即將耗盡的庫存。”百洋集團首席營銷官Jason Carter先生告訴UCN,“美國的庫存量快見底了,我們收到許多商家的價格問詢,中國羅非魚出塘價格低迷很久了,外有匯率因素,現在是進口羅非魚成本最低的時候。”
就在前段時間,人民幣貶值,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破7”,使中國產品的出口更具價格優勢。
Carter說道,在美國,像沃爾瑪這樣的大型零售商每年向中國進口數百萬磅的羅非魚,要變更其采購策略難度很大,沒有一個品種能替代羅非魚,也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花了幾十年不斷完善供應鏈基礎設施。中國還有特別加工方法(用一氧化碳處理),使產品保持良好的色澤,而這種方法也不是其他生產商能容易復制的。
中國羅非魚(圖:shutterstock)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統計,今年前六個月,美國從中國進口50,757噸冷凍羅非魚片,去年全年的進口量為142,086噸。在所有的魚類消費數量中,羅非魚排名第四。
某越南大型出口商表示,“鑒于羅非魚市場長時間走下坡路,加上羅非魚養殖的復雜性,越南養生產商不會放棄巴沙魚,轉做羅非魚貿易。”羅非魚對溶解氧的需求比巴沙魚更高,并不適用于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的池塘養殖模式;而印度、印尼等國家在發展羅非魚貿易之前,須先填補其內銷需求,因此形成加工出口產業仍需較長的時間。
Carter表示,低迷的外貿市場壓低中國羅非魚的出塘價,中國出口商愿意給美國市場提供較低的報價。“大部分賣往美國的羅非魚產品都是以長期訂單的形式進行交易,人民幣貶值也抵消了一部分關稅造成的成本。”
但Carter預計,羅非魚的低價周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養殖戶無法持續生產,國際運輸成本也可能上漲。”
某美國進口商稱,一些中國公司將羅非魚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產品,如“面包魚片”(breaded fillets),以緩解關稅成本壓力。
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Gorjan Nikolik認為,“剛開始,美國消費者要為羅非魚承擔更多成本,但最終中國產品會被競品替代,比如巴沙魚,或者是巴西、墨西哥、印尼和孟加拉國的白肉魚產品。”
在美國,多家大型零售商已在游說政府,表達美國食品價格上漲的擔憂。不過,美國零售價格上漲的速度卻沒有想象那么快,因為在這個庫存量巨大的市場,商家可以逐步消化庫存來緩解價格壓力。羅非魚又是一種廉價商品,在一些商超甚至可用禮券購買。
Carter堅信,即便被征25%(30%)關稅,中國羅非魚仍然具有競爭力。“美國羅非魚將會越來越貴,但最終還是要從中國進口。”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