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白斑病,澳洲禁止生蝦進口,改變了產業格局。
作者/ Dan Gibson
編譯/ 胡路怡
2016年底澳大利亞養蝦業爆發的白斑病對該國的蝦類進口造成廣泛深遠的影響,越南、馬來西亞和中國等供應國向該市場出口的產品漸漸由生蝦轉變為熟蝦。
在馬拉西亞檳城舉辦的“全球海產品大會”(WSC)期間,澳大利亞海產品進口協會(SIAA)主席Mark Boulter說到,“在澳大利亞養蝦業發現白斑病之前(2013至2016年間),澳洲政策出于對感染白斑病的擔憂,已在逐步縮緊亞洲蝦的進口量,三年間的進口額從18億澳幣減至13億澳幣。”
“然而,2016年底昆士蘭州Logan River養殖場首次爆發白斑病,政府開始高度警惕,當局決定升級管制,禁止一切攜帶白斑病原生蝦的進口,整個進口業格局因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昆士蘭州Logan River對蝦養殖場
“泰國的貿易沒受太大影響,因為泰國的主要產品是熟蝦、面包蝦和蝴蝶蝦。但越南就沒那么好運了,越南出口澳洲的產品以生蝦為主,目前越南蝦對澳洲市場的出口量已降至2016年前的一半。”
Boulter表示,為了迎合市場需要,越南出口商也開始轉做熟蝦,創造一款先前從未存在于市場的全新的品類。中國的情況與越南相似,2017年中國廠家從生蝦出口轉型到做面包蝦,將影響程度減到最低。
馬來西亞也是一個專做生蝦出口的國家。好在馬來西亞白斑病發現率較低,2018年解禁后生蝦的出口有所反彈。
“這種現象不應該再發生了。”Boulter說,“我們希望當局在邊境管制和其他風險緩解方法之間取得合理的平衡。”
“一周前,我還飛往昆士蘭養蝦區,看到的是卻一片荒蕪,沒有池塘在養蝦。要知道他們到現在還沒有從白斑病中重新振作起來,這有點令人沮喪。”他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