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蝦病實驗室(ShrimpVet Laboratory)主任Loc Tran在GOAL會議做報告,稱今年東南亞養蝦業病害問題更加嚴重,EHP、EMS發現率超50%。
作者/ Dan Gibson
編譯/ 胡路怡
在印度欽奈召開的“全球水產養殖領袖展望峰會”(GOAL)上,越南蝦病實驗室(ShrimpVet Laboratory)主任Loc Tran在報告中指出,今年東南亞養蝦業的病害問題卷土重來,肝腸孢蟲(EHP)、早期死亡綜合癥(EMS)以及一些其他病原發現率遠高于去年。
“早在2018年第一季度,EMS、EHP的檢出率僅8%、4%,但今年這些疾病檢出率翻了兩倍、甚至是三倍以上。”Tran說,“從我們收集到的樣本上看,至少50%對蝦樣本檢測到EMS和EHP中的一種病原,有的同時檢測到兩種病原。”
“我們還發現,養殖早期感染EHP的南美白蝦更容易患上白便病(WHD),這是當前亞洲養蝦業最嚴重的問題,在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都曾發現過。”
Tran建議,要降低EHP風險,養殖戶必須在供應鏈上采取有效措施,在投苗喂養之前,所用的飼料和用具都要仔細檢查。種蝦暫養環節非常關鍵,活餌(紅蟲)是EHP的潛在傳播載體。有的蝦苗場會將紅蟲冰凍處理,但此舉會降低種蝦30%的產卵率。
在養殖方面,池塘鋪膜可以減少EHP的感染風險,但表層水仍有可能成為引入病原的介質。Tran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檢查蝦類的每日增重情況,如果日增重不到0.2g,就有必要使用PCR進行病原篩查。
Tran還指出,蝦血細胞虹彩病毒(SHIV)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感染SHIV的蝦塘可能呈現出不同的死亡情況,死亡率與水質條件和環境因素有關。
“過去幾年中,我們實驗室積累了充裕的經驗,可以為整條蝦產業鏈提供無抗生產指導。我們提供的養殖模式是科學、可控、可預測,且具成本效益的。”Tran說,“雖然我們不能左右對蝦價格,但我們能夠幫助養殖戶實現可持續生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