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雞作為我國第二大消費肉類,其種源卻在長達百年的時間里被外資企業牢牢把控。中國為什么培育不出自己的白羽肉雞品種?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文杰曾這樣回答:“白羽肉雞育種項目初期育種設施、測定設備等一次性投入大,研發周期長,對于技術要求很高且回報不可預期,所以要想轉變為‘中國制造’并不容易。”即便如此,卻仍有一家國內企業不顧專家反對與競爭壓力,投身于白羽肉雞育種堅持近10年,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極具競爭力的白羽肉雞新品種。
她,就是新廣農牧,全稱是佛山市高明區新廣農牧有限公司。新廣農牧始創于1993年,是國內標桿的家禽育種企業,同時也是國家核心育種場、國家肉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廣東省原種雞場合格單位。歷經26年經營發展和持續育種創新,新廣農牧先后培育出業內熟知的鐵腳麻、麻黃雞k901、k996等多個品系。目前公司年飼養父母代種雞達100萬套,年產商品代種苗1.2億羽。
26載發展,新廣農牧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全國知名黃雞育種企業?一家并非全國最大的種禽企業,當初為何下決心挑戰高難度地白雞育種?肉雞育種企業多不勝數,但偏新廣農牧有做白羽雞的勇氣與決心,除了企業的民族情懷之外,或許與它的經營理念與發展定位密不可分。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農牧前沿對新廣農牧總經理羅海生進行了專訪。幾盞茶的交談,聽羅海生總經理敘說新廣往事,讓我們對新廣農牧有了更深入了解。
🔺新廣農牧總經理羅海生
26載發展歷程造就優異成績
談及新廣農牧26年的發展之路,羅海生的話語間滿是自豪。新廣農牧初建時是一家集體企業,1998年轉制成為私營企業后,新廣農牧下定決心認準種業一條路,專心育種。1998-2003年發展初期中,新廣農牧以“南繁北養”的經營模式一舉在廣東站穩了腳跟。目前佛山市高明新廣農牧祖代場每年可生產600多萬套父母代種雞,原種場每年可擴繁生產32萬套祖代種雞,位列廣東前列;立足廣東之后,2004年-2010年間,新廣農牧開始積極向外發展,先后成立了貴州麻江新廣種雞有限公司和云南玉溪新廣家禽有限公司,年出苗量可達5000萬羽,開啟了全國范圍銷售之路。
“剛在西南穩定住腳跟,卻又萌生了做白羽肉雞的沖動。”羅海生笑著說道。2010年,不斷創新的新廣農牧開始著手白雞繁育。“剛開始處于嘗試階段時,我們拜訪許多專家學者,發掘‘做不了白雞育種’的原因,備素材、抓管理、學技術,育種不斷取得進展,信心也越來越足,在政府、科研單位等多方幫助下,一直堅持到現在。”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新廣農牧作為牽頭單位拿下“國家白羽肉雞育種聯合攻關項目”,在黃雞育種企業里,獨此一家。
堅守育種初心,做客戶信任育種品牌
為何是新廣農牧敢扛起國家白羽肉雞育種的大旗?羅海生認為核心要點在于新廣農牧不斷更新自有的育種技術,并堅持做高品質的品牌雞苗。新廣農牧自成立起,始終重視自有育種探索和技術革新,下大力氣加強研發,不斷挖掘與儲備育種素材。目前新廣農牧的科研團隊共有30余人,占公司管理層30%,擁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多名,并與華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等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密切,為其在飼養管理、育種技術、種源性疫病凈化等環節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正因為重視技術,新廣農牧先后獲得畜禽新品種證書2個,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8項,國家發明專利優秀獎1項,同時也是獲得“國家禽白血病凈化示范場”、“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等榮譽或稱號。
與種禽市場常見的從市場流通的雞苗中挑選后再經過簡單培育獲得所謂品種苗向外出售相比,在新廣農牧,每一個品種都是先依據市場的需求確定育種目標,再用先進的育種手段一代又一代篩選,集中相關素材的優良基因,剔除不利基因,經歷多個世代選育而成。“想做好新廣品牌就一定要這樣做,沒有品牌支撐的種禽企業難以維繼。”羅海生坦言,沒有經過正規系統育種獲得的商品苗一定會帶來諸如抗病力低、均勻度低等一系列問題,將不合格苗推向市場勢必會給客戶帶來巨大的影響。“新廣農牧正是因為一直堅持初心,真正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才得到客戶的認可與信任。”
正因為重視品牌,新廣農牧種苗價格在多個銷售區域起到價格引領作用,成為其他企業的定價標準。“做種業不能因為有品牌有口碑了就減少其他方面的投入。”羅海生強調,比如疫病防控、質量監控等,仍要把好的東西繼續堅持下去。
以白羽肉雞為發展重心,拓展產業鏈
“雖然易長脂肪、肉質極佳的優質型黃雞品種在講究雞味的廣東有很好的市場,但從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而言,我們認為白羽肉雞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羅海生談到,90年代中期至2010年,新廣農牧的知名品種K996曾十分暢銷,卻最終慘敗給817肉雞。究其原因,一是行業再向屠宰雞、冰鮮雞發展,使得所謂性成熟、毛色等性狀都不再重要,在屠宰成品價格一樣的情況下種苗成本卻高出一倍多的K996只能被淘汰;其次,年輕人對雞的肉質要求正逐漸降低,他們更傾向的是便捷易制而非現殺和復雜的烹飪流程,隨著肉雞飲食需求結構的變化,白羽雞的需求量會進一步放大。
白羽肉雞將是新廣農牧未來重心。白羽肉雞生產提供了54%的雞肉產品,種源卻只能依賴國外引進,這不僅加劇了商品代的價格波動,更是被“卡住脖子”。我國作為世界白羽肉雞生產和消費大國,無論從穩定產業、提高產品競爭力出發,還是從國家種業安全長遠戰略考慮,都應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白羽肉雞品種。羅海生表示:“新廣農牧有幸擔任白羽肉雞育種聯合攻關項目的牽頭單位,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使命與榮耀,自當全力以赴,突破技術瓶頸,打破種源壟斷。”
2018年新廣農牧投資超3個億成立云南彌勒公司,建有現代化的白羽肉雞規劃育種中心、祖代廠和父母代廠。未來,新廣農牧將以白羽肉雞為發展重心,做好白羽肉雞育種,完成白羽肉雞聯合攻關項目,在2020年把產品推向市場。羅海生認為,肉雞行業未來可能將是一體化企業的天下,故而新廣也會將把白羽肉雞品種向產業鏈下游發展,以種苗低成本的優勢發展養殖端。
黃羽肉雞種苗產業作為新廣農牧的主要產業也絕不會被放棄。新廣農牧高明總部正受到環保政策和禁養區劃定的影響,父母代、祖代種雞場允許經營至2023年,育種場允許經營至2028年,公司目前正積極尋找廣東可繼續育種之地。“即便廣東真的沒有可用之地,新廣農牧依然有外地養殖將種蛋運往廣東孵化的預案。”羅海生直言,新廣農牧在廣東黃羽肉雞種苗的市場一定不會丟。
國內外育種能力仍存差距,種禽企業任重道遠
據悉,目前中試中的新廣白雞在42天體重、料重比、雞胸率指標上已接近或與國際水平持平,甚至在成活率上超過國際水平,在育種方向上,新廣白雞與國外品種也有一定差異性。“我們下一步的育種方向就是努力降低料肉比,并在其他的白羽肉雞國際指標上接近甚至超越外來品種。”羅海生對此信心十足。
“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白羽肉雞育種能力與國外在各方面仍存在差距。”羅海生說。首先,素材儲備一直都是阻礙國內育種發展的主要因素,雖然目前新廣的品種已經接近甚至某些指標超越國外品種,但國外育種企業可能已經儲備了未來8-10年的育種素材,只是因為市場上沒有可以動搖其地位的品種出現而選擇暫時沒有使用;其次,國內的種禽養殖設備、防疫體系整體上也不及國外;再者,當國外已經積極提倡動物福利之時,國內仍在向籠養方向發展,說明肉雞養殖端也存在差距。行業瞬息萬變,國內企業必須在育種技術、管理、生產上不斷進步,才有可能趕超國際育種企業。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