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國臺州網:“只要是有用的廢棄物,而且這廢棄物源源不斷地產生,就一定能據此形成一大產業。”浙江金殼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榮業說。
林榮業是有用廢棄物的受益者之一,他的金殼公司是臺州3家甲殼素生產企業之一。把漁區棄置的蝦蟹殼通過一定的生產程序,變成甲殼素,再賣出去,金殼公司每年可創產值1億多元,而3家同類公司加起來的產值是3億元。
臺州甲殼素遠銷美國、日本、加拿大、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其銷售份額占到了全國市場的45%,從而使我市成為全國目前最大的甲殼素及其衍生物生產基地,成為中國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大典范。
市場新寵
在甲殼素產業發展過程中,經過市場的優勝劣汰,臺州甲殼素企業現有的3家均坐落在玉環縣。
海島玉環漁區面積很大,每年都產生數萬噸蝦蟹殼等漁業垃圾,以前除小部分被魚粉廠當作魚粉的添加配料外,大部分都被漁民四處亂倒,嚴重污染環境。自從甲殼素產業興盛以來,這些漁業垃圾成了寶貝,四處亂倒的現象從此絕跡。據說一度時期,還出現了蝦殼比蝦貴的怪現象。
甲殼素廣泛分布于甲殼動物外殼和真菌的細胞壁中,其自然界年生物合成量估計達數百億噸之多。由于甲殼素是一種天然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化工、醫療、食品、環保、農業等領域廣泛得到應用,被譽為第六生命要素。近年來甲殼素越來越為人所知,成為市場的新寵。
記者近日在某甲殼素生產企業看到,成堆的蝦殼、蟹殼,經過酸、堿等化學處理,變成了一瓶瓶、一袋袋白色粉末,這就是甲殼素。甲殼素再經過各種高科技處理,能生產出氨基葡萄糖鹽酸鹽和殼聚糖等衍生物產品,可以用來合成抗生素和抗癌藥物、降糖減肥、治療關節炎、造紙以及制造化妝品等等。
據了解,國際上對甲殼素的關注和研究始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玉環縣就出現第一批“吃螃蟹者”,試制成功并批量生產甲殼素。
1990年代以來,國際上掀起一股甲殼素開發研究熱,國內甲殼素研究與開發也空前活躍,走在行業前列的玉環縣,不斷收到全國各地索要樣品的信函。巨大的發展機遇到來了,玉環發展甲殼素產業的步伐不斷加快。1990年代后期,玉環甲殼素生產能力持續迅速擴大,全國多家企業進駐玉環收購甲殼素,出現排隊收購的現象。
玉環縣科技局有關人員說,甲殼素產業在玉環產生、發展的歷史,充分說明玉環人很早以前就有了循環經濟意識。這種意識在以后的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斷得到強化,成就了玉環今天的發展業績,并將進一步影響玉環未來的發展。
強勢推動
近年來,我市各級領導對甲殼素產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多次下企業調查研究。在玉環,甲殼素產業被確定為重點扶持的海洋新興產業,縣委、縣政府先后召開相關信息發布會和研討會,并與大院名所共建甲殼素創新載體,不斷引進技術和人才,提高產業發展層次。
持之以恒的努力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玉環形成了從四類海產動物甲殼中提取甲殼素的技術,其中從廢棄海產蝦殼中提取甲殼素的技術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如果僅僅滿足于已有的成績,玉環甲殼素產業早已式微了。”該縣工業經濟局有關人員說。時至今日,玉環已建成殼聚糖、氨基葡萄糖鹽酸鹽等生產流水線和符合GMP要求的生產車間及檢測中心,使玉環一躍成為氨糖生產大縣。玉環甲殼素產業的蓬勃發展,受到了中科院院士談家楨等專家的極大關注和充分肯定。
企業是創新的主力軍。浙江金殼生物化學有限公司從綜合利用廢棄的蝦蟹殼開始,通過酸堿等化學處理,生產出甲殼素,經過逐步加工,生產出氨基葡萄糖鹽酸鹽和殼聚糖等衍生物產品,再以其為原料進行深加工生產其下游產品,并通過清潔生產將深加工過程中生成的副產品重新回收,合理使用,形成良性循環,使得公司的循環經濟上了一個新臺階。通過對氨基葡萄糖鹽酸鹽生產的廢酸、酒精回收,殼聚糖生產的廢堿節約利用,和循環水利用等,金殼公司每年可產生經濟效益309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