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優勢加持,冰島陸基生產商目標中國市場。
作者/ Matt Craze
編譯/ 胡路怡
今年六月份,冰島同中國簽署自貿協議,開啟了冰島三文魚向中國出口的新機遇。過去的十年,冰島養殖水產品產量翻了四倍,2018年達到1.9萬噸,其中1.35萬噸為三文魚。
冰島主要養殖魚類產量(來源:冰島國家統計局)
論產量,冰島三文魚遠不及挪威,且大多數生產商規模較小,許多生產商還是初創公司,Matorka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2016年,Matorka獲批3,000噸北極紅點鮭和海鱒魚(硬頭鱒)養殖許可,公司的養殖場鄰近雷克雅未克機場,應用陸基再循環養殖系統(Partial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PRAS)養殖鮭鱒魚類。
Matorka陸基再循環養殖系統(圖:Aqua-Spark)
今年,Matorka公司獲得歐洲海產專業投資基金Aqua-Spark的注資。公司CEO Arni Pall Einarsson告訴UCN,“Matorka開發中國市場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我們用的是開放式陸基養殖模式,能耗成本比較低,還使用了地熱能,因此我們的生產成本具有優勢,目前這個項目是盈利的。”Einarsson說。
“目前,我們的紅點鮭產量為1,500噸,是ASC認證產品,已出口到美國和瑞典。我們正在等待新一輪政府審批,申請6,000噸養殖執照!盓inarsson說,“另外,我們的海鱒是刺身的極品市場,鱒魚在亞洲頗歡迎,并不比大西洋鮭差!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