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升了9厘米;到205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還將比2000年上升13至22厘米……日前,國家海洋局發布的重大發現,引起了廣泛關注。
海平面上升是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導致的全球變暖效應的體現之一。對于沿海城市廈門而言,將如何應對海平面上升這一趨勢性的問題?海平面的持續上升對廈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昨日,記者就這些共同關注的話題,采訪了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專家學者。
我國近海海面地形南高北低
“海平面并不是平坦的”,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動力中心研究員吳培木說,盡管風、海底地震和潮汐總是引起海面的漲落,但很多人還是認為海面是平坦的,“這并不科學”。吳培木說,海平面其實具有和地形一樣的起伏狀態,稱為“海面地形”。
“我國近海海面地形呈南高北低”,吳培木說,日前,國家海洋局發布的研究報告稱,我國海平面30年上升9厘米,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為20厘米,上海次之,為12厘米,遼寧、山東、浙江都超過了10厘米,福建、廣東較低,為5到6厘米……上述數據指的是海平面上升的速率,而就海平面的本身高度而言,福建、廣東要比天津沿岸更高,“因此,海平面上升的空間也就相應小一些”。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對人類的生活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影響海平面上升的因素很多,比如,溫室效應和區域性的陸地沉降,以及河口水位趨勢改變等。
廈門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
“預計未來數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將繼續保持上升趨勢”,吳培木說,據權威預測,2013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將比2000年平均海平面高出28毫米,其中福建沿海海平面將高出26毫米。廈門位于臺灣海峽西岸,海平面變化同樣呈上升趨勢。“不過,近年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的速率有所加快”,他援引《2006年中國海平面公報》說,2004年—2006年,福建沿海海平面都高于常年,其中,2006年比常年高68毫米,年平均上升速率為2.2毫米。
吳培木說,如果結合溫室效應,并以年平均上升速率2.2毫米來預測廈門的海平面變化,廈門站海平面上升預測范圍估計為:如氣溫上升1.5攝氏度,2025年廈門海平面將上升19.7厘米,2030年將上升22.6厘米,2050年將上升33.8厘米;如氣溫上升3.0攝氏度,2025年廈門海平面將上升36.2厘米,2030年將上升41.4厘米,2050年將上升62.1厘米。
廈門沿海堤防警戒水位提高
“近年來廈門警戒水位從6.8米提高到7米”,吳培木說,著眼于防范海洋災害,近年來廈門普遍提高了沿海工程的標高,多按百年一遇的標高進行規劃建設。
“但海平面上升,使得風暴潮災害更加嚴重”,吳培木說,僅以1996年8號臺風為例,當時臺風還未在正面登陸廈門,但由于正值天文大潮,使得潮位高達7.69米,超過廈門警戒水位69厘米,直接導致鷺江道、廈港、廈門大學操場等地嚴重受淹。他認為,海平面上升是一種長期的、緩發性的海洋災害,其威脅將長期存在。必須采取有力措施應對海平面上升的潛在威脅,才能保障沿海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權威聲音】
氣候變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動力中心研究員吳培木:全球氣候變化可引起海平面升降變化,而海平面變化又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休戚相關。世界約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線50公里以內的沿岸地區,人口密度平均較內陸高出10倍。20世紀末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業已引發沿海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國沿海城市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0米—4.0米,最低的還不到1.0米。海平面長期緩慢上升會加劇這些地區的風暴潮和海岸侵蝕等災害。尤其是最近幾年我國海平面呈明顯上升趨勢,已經影響了沿海部分低洼地區的城市建設,加劇了潮災的發生。對此,應給予高度的關注。
南方漁網編輯:歐陽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