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龍騰漁民合作公司(GFC)同競爭對手展開合作,分擔貨機成本,確保巖龍蝦出口中國。
作者/ Louis Harkell
編譯/ 胡路怡
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境外輸入,中國民航局上周發布通知,要求每家國內和國外航空公司只能保留1條至任意一國航線,每條航線每周班次不超過1班,這給客冰鮮、鮮活類水產品的進口帶來新的問題,供應商不得不考慮改用成本更高的貨運航班。
上周末,澳大利亞最大的巖龍蝦出口商吉龍騰漁民合作公司(GFC)CEO Matt Rutter接受UCN采訪時表示,澳大利亞西部城市珀斯直飛中國的航班已全部暫停,該公司正考慮同其他出口商合作租用貨機,分擔運輸成本。
FlightRadar24航班追蹤系統顯示,珀斯直飛中國的航班全部暫停
“最后一趟包機3月30日出發,而且還經停日本。”Rutter說,“從中國春節開始,全球海產業接連受到沖擊。兩個月前,中國市場雖然關閉,但航班沒有停飛。好在中國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需求剛剛開始復蘇,而就在兩周前,全球市場又出了問題,航班停飛,幾乎所有運輸線路也都中斷了。”
澳大利亞海關統計,中國是澳洲巖龍蝦最大的出口市場,2019年貿易量約8,800噸,出口額約7.63億澳幣(5.3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95%。在貿易忙碌時期,僅GFC一家公司每天的活龍蝦出貨量就多達30-60噸。
Rutter稱,GFC公司正嘗試改用貨機運龍蝦到中國,最開始貨量很少,每周30噸左右。“貨機的運費要比客機高很出很多,有時候從中國返程還是空載,我們還要支付這筆費用。我們了解到很多競爭對手并沒有足夠貨量,所以無法承擔整條貨機的費用,為了西澳龍蝦產業,我們開始精誠合作。”
“降低返程的空載成本至關重要,這一點上我們正同政府協商,希望從中國運一些物質回來,如急需的醫藥物質。此外,肉類出口商也需要通過貨機運至各個市場。”他說。
相比西澳巖龍蝦,南澳龍蝦的產量相對較低,更加無法覆蓋貨運成本。南澳企業Ferguson Australia Group總經理Andrew Ferguson稱:“我們希望政府給予運輸補貼。我相信現在也只有中國的航空公司在運營直飛航班,大部分是運送中國乘客。一旦中國航班也停飛了,我們就沒法出口,除非政府貼錢搞貨運,至少一周完成一趟。”
吉龍騰漁民合作公司位于珀斯的活龍蝦暫養車間(圖:GFC’s Facebook)
“考慮到目前疫情問題,很多漁民都沒出海,希望危機結束后他們能迎來好的收成,價格也能上去。”Rutter稱,澳洲政府同意延長明年的產季,共五個半月,漁民將有更多時間完成季度配額。
“我感覺,如果全球封鎖時間太長,年底可能會積壓很多產品。但在現階段,我們只能盡量挽回市場,到了年底再來評估是否要重新制定新的配額指標。”Rutter說,GFC公司的首要任務是繼續向中國供貨,其中國員工將繼續居家辦公,澳洲工廠采取嚴格措施杜絕員工感染。
“我們會繼續維持業務運作,對我們來說,支持客戶和確保員工健康同等重要。”Rutter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