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山網:“這是鯽魚,這是南美白對蝦,往年這一畝魚塘收入只有2000元,而今年一畝利潤最少4000元。”傅東升說,“魚塘得到整治,收入就增加了。”
傅東升是廣東中山板芙鎮農業辦公室的工程師,這幾年,他親眼目睹了通過整治魚塘,讓當地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情形。昨天,他帶著記者走在整治后的魚塘邊,手指遠處的高樓大廈說:“這些樓房的主人,都是因為承包這些魚塘而富裕的。”
中山板芙鎮共有魚塘27000畝,大部分都是2003年以后發展起來的。板芙鎮的養殖業已經具有很久的歷史,但是,因為多年養殖而沒有對魚塘進行整治和技術革新,致使大部分魚塘淤泥沉積,毒物沉淀,蓄水越來越少,水深僅有一米左右,魚蝦產量受到嚴重影響,而所養殖的品種也以四大家魚為主,畝產量僅有700公斤,一畝魚塘的最高利潤僅有2000元。那時候,很多養殖戶叫苦連天:“這樣下去,還不如填了魚塘,改種水稻,收入也會比現在高。”
為了改變這種落后現狀,從2003年開始,連續幾年來,板芙鎮加大了魚塘整治力度。清除淤泥,改裝設備,挖深塘基,蓄水深度達到了兩米以上,并引進了南美白蝦、水魚等優良品種。截至2007年年底,共整治魚塘兩萬余畝。去年,一畝魚塘的利潤最少也有4000元。傅東升介紹說:“現在,他們嘗到了養殖的甜頭,讓他們種植水稻,每畝補貼500元,還沒人愿意呢。”
在板芙鎮,養殖戶盤榮開是當地的名人。盤榮開在板芙鎮承包了300畝魚塘,由于他的魚塘臨近西江,所以取水方便。水都經過了凈化處理,清湛湛,碧瑩瑩,站在岸邊,能夠看到魚在往來游動。
盤榮開的魚塘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這就是水塘都鋪上了黑色的薄膜,防漏,清淤,干凈衛生。而在養蝦的池塘里,還搭起了塑料大棚。
這些魚塘里養殖的魚類品種繁多,品質優良,價格也比別人高些。鯽魚銷往澳門,一斤12元以上;鱸魚銷往山東;還有些魚類冰凍加工后,銷往國外。而越冬的羅氏沼蝦,2兩以上的每只就要賣42元。
2001年,盤榮開剛從陽江來到中山的時候,將100萬元全部投資到了養殖業,剛開始幾乎沒有收入。這幾年,由于進行了魚塘治理和技術革新,他每畝的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這一切都是魚塘整治的功勞。”盤榮開笑呵呵地說。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