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大連晚報:把握市場變化拓寬發展空間
從國內形勢來看,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趨勢尚未緩解,價格上漲壓力加大,漁業基礎依然薄弱。同時,全國傳統佳節假期的調整會加大中低檔水產品的消費,北京奧運會的召開也會相應刺激中高檔水產品的消費,估計2008年水產品市場將是一個平穩發展且值得期待的市場,水產品價格將繼續保持緩慢上升態勢。從國際層面看,世界水產貿易仍將是波詭云譎,競爭無時不在且有加劇加深之勢,一些不公正的貿易壁壘可能仍會粉墨登場,但可喜的是我國目前漁業發展方式日漸完善,市場交易經驗也日趨成熟,多元化市場開發成效斐然。
在這種形勢下,2008年水產業如何實現增收呢?這就要求我們要時刻掌握水產品消費需求,選準養殖品種,創新養殖方式。就常規傳統養殖品種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等來說,盡管都是低檔次產品,但它們占據著每年總產量中的大頭,其市場尤其是價格相對穩定,養殖經營有著較廣闊的市場,預計新年仍將保持低調發展的態勢,關鍵是要加強結構性調整,因時因地找準其賣點,以創新點及漁文化助推消費市場。像鱖魚、鱸魚、黃鱔、虹鱒、鱘魚、鰻魚、泥鰍、鯰魚、鳊魚、銀魚、羅非魚、黃顙魚等中檔次水產品市場需求旺盛,是中產消費階層消費的主要品種,常常是家庭節日消費的主題,養殖呈穩定發展態勢。鱖魚憑著優良的肉質和營養,為消費者所青睞,市場經久不衰;鱸魚市場人氣與日俱增;黃鱔與泥鰍儼然一對明星姐妹般的“絕代雙嬌”,在餐飲市場“粉絲”眾多,名氣一直甚旺;魚回魚一直主打“出口”牌,且目標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但風險時刻存在,所以既要確保質量安全,又要開發國內及國外多元市場;羅非魚盡管仍穩坐水產品出口的龍頭,但其境遇一如魚回魚,主要出口美國、墨西哥等單一性市場,這就要求注重質量安全,建設質量監控和病害防治體系,創建產地品牌,打造綠色產業,并扶持龍頭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方可立于不敗之地。
創新經營策略搞好綜合經營
由于國內外總體消費需求增長較慢,水產品結構性、階段性、地區性供大于求矛盾仍然突出,水產品價格相比當前農產品增長趨緩,加上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漁民轉產轉業困難等原因,目前漁民增產不增收現象十分普遍。因此要創新經營策略,搞好綜合經營,確保漁民增收,漁業發展,漁村繁榮。首先,我們要轉變觀念,把漁業融入大農業的格局中,跳出漁業抓漁業,形成農工貿、經科教相結合,生產、加工、流通、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漁業,因地制宜發展休閑漁業、服務漁業、加工漁業、特色漁業及外向型漁業,擴大漁業的外延和內涵,多方式、多途徑地實現漁業增收。要繼續推進名特優新水產養殖,為水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同時要充分利用水面和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混合型養殖。要不失時機進行有機水產開發,打破國外的貿易壁壘,增強我國水產品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其次,要不斷創新經營策略,把準信息,抓住商機,隨機應變,化難為易。一是要破解市場難題。針對水產品賣難問題,要采取靈活上市策略,可輪捕輪放,隨機上市;可調整規格、淡季上市;可開展休閑垂釣,增加收入。針對市場單一問題,可以廣泛開辟國內農村市場、村鎮市場,大力發展大型水產品交易市場,并致力于多元化國際市場的開發,以減弱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針對國際貿易壁壘,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商會的作用,積極應對,巧妙斡旋,同時利用我國駐外經商、科技參贊處等機構,收集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及時應付突發事件,減少出口損失。二是要尋求發展突破口。做強加工漁業,致力于水產品精深加工,以加工帶動生產,以加工搞活市場;做強品牌漁業,大力推進精品名牌戰略,靠質量創名牌,靠名牌拓市場,靠市場爭效益。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