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水母網:省質監部門日前傳出消息:山東海參擬申請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打造魯參品牌。山東省海參產量占據全國的一半,煙臺海參則占全省的一半,海參質量上乘卻缺乏知名品牌,業內人士認為:申報地理標志保護可以擴大魯參品牌影響力,進而培育壯大一批知名企業。今后,省質監局將對魯參的生產、養殖以及魯參的特點、價值制訂詳細的調研報告。
與政府的重視相呼應,我市一批水產企業也有意識加大了在海參領域的投入力度。一方面,上市公司東方海洋將募集的數億元資金投入崆峒島兩萬畝海底牧場建設、擔子島海域海參增殖、海陽市辛安淺海增養殖、海藻遺傳育種中心及刺參養殖建設等項目上。另一方面,內銷龍頭新海、龍須島與中平等也增加了海參養殖投入,悅泰與澔嘉等新介入資本也瞄準了“海參蛋糕”。
對此,市水產研究所專家呂先生認為,從整個社會的認可度來看,民間資本介入海參行業,再晚也不能算晚。2008年是國人期待的奧運年,作為海參產業鏈的消費端———海參菜肴得到了餐飲業的普遍關注,一些大城市的餐飲單位投入重金。
市烹飪協會專家曹成章介紹,海參在餐飲中的地位經歷過起伏,人們真正開始在餐飲中大量推廣海參菜肴還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并在80年代末達到了一個高峰。由于海參市場紅火,90年代中后期,海參市場造假現象開始出現,假冒偽劣海參盛行直接導致餐飲消費走向低谷,海參餐飲市場的萎靡狀態持續了四五年。到本世紀初,海參市場一直持續薄利狀態,以2001年為例,煙臺市場一公斤活海參的價格一般不超過50元,只是今年的四分之一。因看好海參菜肴的地位,一部分餐飲界的知名人士在不同場合發表言論,建議魯菜將海參菜肴作為招牌菜,這其中便包括曹成章。時至2003年,一場突入起來的非典襲向全國,使海參的營養價值與保健功能得到普遍追捧。此后,海參市場一年比一年紅火,連南方一些餐飲協會也看好海參菜肴,多次邀請北方的餐飲名宿前往授課,“海參熱”從北方蔓延向南方及日韓等國家。
曹成章表示:“把海參作為魯菜的招牌菜是我多年來的觀點。如今,隨著國人對海參營養價值的逐步認同。以北京市場為例,一些餐飲大企業能夠年消費海參4000萬元以上。相信在奧運經濟的影響下,今年的海參餐飲行情更值得看好。”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