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鱈供應鏈陷入扭曲,供應緊張或將持續至年底。
作者/ Dan Gibson
編譯/ 胡路怡
今年全球狹鱈市場一反常態,雖然俄羅斯捕撈配額總數有所提升,但中國加工業深陷供應鏈泥潭,導致歐美市場復蘇后,供給一直無法滿足需求,這種不平衡的狀態勢必影響下半年的價格走勢。
北大西洋海產品論壇(NASF)上,俄羅斯最大狹鱈供應商Norebo公司總經理Sturlaugur Haraldsson提及,今年俄羅斯船隊“不太可能”完成180萬噸捕撈配額,“我認為充其量只能持平去年的產量(171萬噸),但也很可能會看到,今年的產量比去年還要少。”
過去六個月以來,中國進口的狹鱈原料大幅減少,到了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官方對俄羅斯冷凍狹鱈原料貿易采取進一步限制性措施,進關程序更加復雜化,導致貿易量同比減少了90%,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缺。
“中國工廠缺乏原料,歐洲和美國市場逐漸開始感受到供應的緊張,隨著各市場需求的增長,未來一段時間供應緊張的狀況很可能還會加劇。”Haraldsson說。
因中國出口問題,今年前四個月俄羅斯狹鱈A季度產量同比下降了13%,即13.7萬噸。更大比例的H&G(去頭去臟)原材料在俄羅斯本土制成附加值產品,魚片產量增長1.1萬噸,但依舊無法填補美國魚片的市場空缺(美國A季度PBO產量下降1.7萬噸)。
Haraldsson還提到,最近一段時間,國際海運問題十分突出,許多公司無法運出產品以及接收貨物,或將進一步抬高下半年的魚價。
Haraldsson稱,俄羅斯遠東的所有狹鱈產區有望通過MSC認證,目前大部分地區的評估工作正在進行。西白令海產區有望在今年夏季獲得認證,北千島地區或在今年年末通過認證,加上最近在東庫頁島獲得的認證,實際上意味著幾乎所有俄羅斯狹鱈產區都將被可持續認證所覆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