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食品科技網:海洋養殖前景光明
世界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21世紀議程》把海洋列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點領域。上世紀90年代初,世界海洋經濟就達到5000億美元,1999年達到1萬億美元,到目前為止海洋經濟保持年均11%的速度增長,在世界經濟總產值中占比達到16%。
海洋經濟在我國比重為10%,未來有上升潛力。2006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20958億元,同比增長13.97%,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0.01%。其中,海洋產業增加值12365億元(包括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及其修正值8949億元、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增加值3
億元),海洋相關產業增加值8593億元。全國涉海就業人員達2960.3萬人,比2005年增加180萬個就業崗位。區域海洋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環渤海經濟區、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海洋生產總值均超過6500億元,兩者合計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十五”期間我國海洋生產總值由期初的9301.79億元,增加至期末的18025.86億元,年均增長速度達18.0%。
海水養殖是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是陸地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我過海水養殖已經有千萬噸產量,是世界第一產量國。在我國漁業資源豐富,近海水質肥沃、生產力高,適合各種海洋動物棲息、索餌、生長、產卵。目前,我國海洋捕撈量的90%來自于近海海域,大陸架漁場有魚類l5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70多種,年可捕量為400萬-~470萬噸,水深15米以內的淺海灘涂2億多畝。而且全國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有5000多條,流進海洋大量有機質,有利于多種魚蝦和貝藻類繁殖生長,具有發展海水養殖的優越條件。海水養殖將增加我國的食品來源,改善人們的食品結構。
淡水養殖增速平緩
淡水養殖增速平緩,人工養殖方式為主,魚類占據主導地位。從90年代末開始我國采用飼料投餌進行人工養殖,水產行業經歷了幾年的高速發展時期,之后發展速度逐年減緩。到了2000年之后,水產行業進入平穩發展時期,每年保持6%左右的發展速度。在現有的養殖格局之中,魚類占據了淡水產品的主導地位,人工養殖普及范圍廣,未來這種格局不會轉變。淡水養殖的發展將向品牌化經營方面轉移,擁有資源和品牌優勢的企業有機會得到壯大。
珍珠行業仍有機會
全球珍珠產業的市場規模在50~60億美元,珍珠產業分為淡水珍珠業和海水珍珠業兩大類。全球淡水珍珠產量約為1500噸,海水珍珠不足100噸。
并且已經形成了從珍珠養殖、珍珠加工到珍珠綜合開發利用等完整的產業鏈,香港是全球珍珠產品最主要的集散地,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是珍珠產品的主要消費地。
2006年我國淡水珍珠產量達到1500噸,占全球珍珠總產量的95%以上。
養殖業經營者增多,養殖模式從早期的小規模家庭式養殖為主,逐步發展為大規模科學化養殖基地、大型養殖戶和小規模家庭式養殖并存的局面。目前我國淡水珍珠養殖面積約85萬畝,年產成熟育珠蚌約0.8~1.0億只。由于養殖淡水珍珠的水域條件要求非常高,全國適宜淡水珍珠養殖的區域有限,珍珠養殖面積上升的空間較小,未來較長時間內,我國淡水珍珠產量提升空間很小。
2006年世界珍珠產品市場規模約60億美元,我國珍珠銷售市場規模約5億美元。我國各種珍珠及珍珠制品大部分通過香港銷往美國、日本、歐洲等地。
特級高檔珍珠年需求量在200噸,目前供應明顯不足。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