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國漁業報:河南省三門峽市漁業資源豐富,有省級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5個,養殖面積5250畝,年產無公害水產品1900噸,主要品種有黃河鯉魚、黃河鯰魚、鱖魚、鱸魚、魚回魚、虹鱒魚、香魚、鱘魚、青蝦、河蟹等,產品不僅暢銷黃河“金三角”地區,而且還銷往西安、武漢、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費者歡迎。
三門峽市特色漁業建設起步早、發展快、效益好,得益于水產技術科研開發和技術推廣、服務部門的有力支持。目前,該市不僅有市縣級水產技術推廣站,還在鄉鎮建立綜合性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現有水產技術推廣科研示范基地4個,面積400余畝。全市現已建成標準化的特色水產品苗種繁育生產基地4個,在盧氏縣還建立了大鯢人工繁育基地和冷水性魚類科研基地,在靈寶市建立了黃河鯉魚良種場,為特色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技術保障。
為發展特色漁業,開展教育培訓,著力提高新型漁民的科技水平。去年該市突出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技術、冷水性魚類養殖技術、水庫漁業高效綜合增殖養殖技術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知識講座和使用技術培訓。共開展漁業技術講座4期,培訓人次500人次。同時,積極開展科技入戶工作,送新品種上門。通過培訓及開展科技入戶,使35戶漁民收入戶均增收15萬元,提高了漁民的養殖能力和水平。2007年全市漁民人均收入達到5287元,比2005年增加45%。水產業愈來愈受到政府重視和群眾的歡迎,已成為農村投資產業熱點之一。
積極推廣新技術,努力提高水產業科技含量。去年,該市積極推廣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技術、銀魚增殖技術、池塘增產技術及甲魚天然養殖技術等,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盧氏、靈寶的三文魚、虹鱒魚、鱘魚等養殖規模達到1.5萬平方米,養殖產量達到850噸,產品遠銷廣州、上海、西安、鄭州等地。同時,組織引進了水產新品種胭脂魚、鱖魚、鱸魚、鱘魚、魚回魚、香魚等,分別在靈寶溝水坡水庫、開發區人工湖開展了示范性養殖,取得了成功,混養畝產達到20公斤以上。在盧氏縣、開發區、靈寶市進行了無公害河蟹養殖,畝產達到40公斤,并且市場銷路良好。從山西省水產院引進虹鱒魚、鱘魚親魚10對,在靈寶、盧氏縣開展了冷水性魚類人工孵化繁育,共孵化出虹鱒魚、鱘魚魚苗20萬尾,培育大規格魚種30萬尾。解決了水產苗種依靠外調成本高的難題,提高了冷水性魚類養殖的成活率和經濟效益。水庫銀魚發展速度較快,年產量達300噸。
健全測報制度,提高水產病害測報預防水平。建立和完善漁業病害測報和防控體系,是促進漁業持續發展的有效支撐。目前,該市已建立了3個水產養殖病害測報點,重點對鯉魚、草魚、鰱魚、鯰魚、鯧魚等15個水產養殖品種,堅持每月定點測報一次,定時向上級水產技術推廣部門和水產養殖戶反饋病害發生和預防信息,熱情及時地為漁民提供準確的病害防治信息,使魚病防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由于測報及時,結果可靠,全市沒有發生一起漁業病害事故,給漁民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突出質量安全,提高水產品質量。該市建立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定期對水產品藥物殘留、重金屬含量、污染物和重大災害進行評估等,去年對自產和外地調入的水產干鮮品檢查,共查出重金屬超標的產品3批次,計320公斤;災害評估2次,為了全面提高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廣泛開展了對違禁漁藥孔雀石綠、呋喃類藥品等的查處工作,提高了水產品養殖的消費安全水平,切實讓廣大消費者吃上放心滿意的水產品。該市突出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加強投入品管理,嚴格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確保無公害水產品質量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技術規范,對于不按照制度養殖的企業、單位和個人,限期整改,保證了無公害基地產出無公害產品。目前,該市通過省認定的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5個,養殖面積5250畝,每年可生產優質無公害水產品1900噸,產品供不應求。同時,為盡快提高特色水產品的檔次和水平,該市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圍繞對盧氏、靈寶兩地冷水魚類,陜縣、靈寶沿黃特色魚類,靈寶、盧氏、開發區優質河蟹養殖等,著手制定《虹鱒魚、鱘魚、三文魚等冷水性魚類養殖技術規范》、《黃河鯉魚、黃河鯰魚、烏鱧、甲魚等黃河特色魚類養殖技術規范》、《河蟹養殖技術規范》等,對水產養殖用水標準、苗種選育和投放、飼料制品使用、病害防治等制定操作規程,做到生產、管理有章可循,為水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