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發現,飼料產能100萬噸的江門市得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得寶集團),近日已經悄然完成了大股東的變更。
截至2021年7月14日,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大集團)憑借80%持股,成為得寶集團第一大股東;原得寶集團高管劉雨琦、鄧栓林退出,法定代表人鄧煜持股20%,系得寶集團的第二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正邦科技)曾持股49.4970%,是得寶集團的最大股東。
無疑,收購得寶后,海大的規模優勢越來越明顯。事實上,近年海大加快收購飼料企業的步伐,從山東大信集團到山東海鼎,再到如今收購得寶集團,喊出4000萬噸銷量目標的海大,下一個要收購誰?
海大收購得寶集團
發出4000萬噸飼料目標沖鋒號角
海大集團最新市值1200億元,是我國飼料行業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今年4月,海大集團提出未來5年股權激勵計劃目標:4000萬噸飼料銷量,其中2021年目標是1800-1900萬噸。按照最新年報顯示,海大集團2020年飼料總銷量為1466萬噸。按照海大的戰略步伐,未來每年平均要增長400-500萬噸飼料,因此除了自身產能擴大,海大集團還需依靠資本力量外購企業,兩條腿走路策馬揚鞭。
農財寶典-大國漁業記者通過企查查平臺查閱發現,海大集團剛剛完成了對得寶集團的并購和增持,以80%的持股比例成為得寶集團的最大股東。官網顯示,得寶集團是廣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擁有6家飼料生產企業,產能100萬噸。
得寶集團此前的最大股東,是另一家農牧巨頭——正邦科技。而圍繞著得寶集團的股權變動,從今年年初已顯端倪。
2021年2月2日,原本持股49.4970%的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正邦科技)退出,大股東變更為廣州和盛昌達投資有限公司。正邦科技相關高管李小煌、沈衛華、陳疆退出前職務,得寶集團總經理鄧栓林職務調整為總經理、董事。
2021年6月4日,廣州和盛昌達投資有限公司又將49.4970%股份全部轉至海大集團,后者成為得寶集團的第一大股東。
2021年6月5日,海大集團對得寶集團增持,持股比例從49.4970%上升至80%,鄧煜持股比例從40%下降至9.4970%。至此,海大集團完成了對得寶集團的并購。
幾乎是在相同時間,海大集團和江蘇世昌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世昌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文件,雙方全面整合,聯手組建“淮安海昌飼料有限公司”。官網顯示,世昌集團有11條自動化飼料生產線,產品包括畜禽魚的膨化料、全價料、濃縮料、預混料等四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年產能100萬噸。
接連出手,可以看作海大正式發出沖鋒4000萬噸飼料銷量目標的號角。
養豬大戶紛紛斷臂求生
海大迎并購機遇
近年,以新希望、傲農、雙胞胎為代表的農牧巨頭企業紛紛投入資源擴張飼料業務尤其是水產飼料,去年傲農收購多家水產飼料企業,今年年初新希望六和接連收購4家飼料廠,甚至通威股份也發力飼料業務,近15億元收購天邦股份飼料版塊……這些均傳遞出飼料行業整合并購的重要信號。
今年以來,“養豬大戶”們的股價持續下跌。7月15日,A股的“養豬大戶”公布半年業績,不少都顯現出“虧相”。養豬虧損或許延緩畜牧巨頭擴張飼料業務的步伐。
相關閱讀:
虧慘了!新希望虧30億,正邦虧12億,天邦虧5.5億…海大通威卻暴增!巨頭發展拐點來了
新希望公告顯示,預計2021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9.5億元至-34.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3.24% -209.04%。新希望表示,報告期內生豬銷售價格大幅下降,疊加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及疫情影響等因素,生豬養殖成本上升,此外公司計提了10億元左右的存貨跌價準備。
生豬出欄量居行業第二的正邦科技由盈轉虧,預計上半年虧損12億元-14.5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4.2億元。正邦科技表示,受國內生豬市場價格下滑的影響,導致公司業績階段性承壓。
畜牧版塊表現低迷,不難讓人聯想到此前拋售得寶集團的持股,或許就是正邦科技斷臂求生的證明。無獨有偶,7月5日,天邦股份將飼料版塊出讓給通威股份,也正是為了回籠資金流,力保生豬產能。
養豬大戶在虧錢,飼料巨頭海大集團則在分紅。7月2日,海大集團公布2020年年度分紅實施方案: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2元(含稅,稅后2.88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總額為5.28億元。海大集團2020年年報顯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司的營業總收入603.24億元,同比增長26.7%,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57.1億,同比增長49.8%;實現歸母凈利潤7.1億,同比增長132.9%。
在一個月內接連出手并購,也顯示了海大集團雄厚的實力。此番恰遇豬價暴賺到暴虧的歷史階段,養殖龍頭股價紛紛腰斬,也為海大并購企業帶來新的優勢和歷史機遇,可以預判,為了實現4000萬噸的飼料目標,海大集團還會繼續尋找獵物,靜待下一次伺機出手。
江門市得寶集團有限公司是廣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集飼料加工、畜禽養殖、肉鴨屠宰加工于一體的農牧企業。1991年成立之初為年產能3萬噸的飼料廠,于2005年成立了集團公司,圍繞肉鴨屠宰加工和生豬養殖為主的二條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以農產品收購為前提,以飼料生產銷售為依托,以公司+農戶+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標準化養殖示范園的肉鴨產業鏈為平臺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走向了快速、良性發展軌道。目前,集團已有二家分公司,十一家子公司。其中飼料生產企業六家,產能100萬噸;肉鴨屠宰加工企業二家,年屠宰能力1500萬只,肉鴨孵化公司一家,日孵化種鴨蛋1.2萬枚;飼料原料及添加劑貿易公司二家、肉鴨育種公司一家,養殖種鴨5萬只,標準化集約化養殖示范基地一家,年出欄肉鴨30萬只,水產料銷量5-6萬噸。
海大集團掌舵人薛華
上榜福布斯2021中國最佳CEO
近期,海大除了因與兩大農牧企業世昌集團、得寶集團戰略合作頻上水產圈熱搜榜外,海大掌舵人薛華上榜福布斯2021中國最佳CEO也引發廣泛關注。
7月15日,福布斯中國發布2021年最佳CEO排行榜,海大集團董事長薛華位列榜單37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