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苗行業的發展邏輯來看,未來肯定是本土化育苗。”海壹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簡稱“海壹”)董事長王昌翰曾高瞻遠矚地描繪了種苗企業的發展路徑。基于此,對于要做中國最好對蝦種苗的海壹,育苗本土化顯然是一條必行之路。
因此,近些年海壹的市場布局大抵遵循這樣一個邏輯——自2018年啟動北方項目以來,通過本土化育苗提高蝦苗的適應性和成活率,幫助養殖戶提高整體的養殖成功率,同時降低成本。此番操作,讓海壹種苗去年和今年在養殖市場都持續獲得成功,備受客戶認同和追捧。基于本土化戰略的成功落地,今年,海壹劍指福建,于對蝦養殖核心區漳浦投建苗場,加快本土化育苗進程。
海壹的再度落子,意味著其朝規模化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王昌翰表示,從目前來講,蝦苗行業的規模化競爭和飼料行業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未來隨著苗企規模化的進程,生產蝦苗的單位成本肯定會下降,所以種苗行業規模化的競爭很快就會到來。“規模化競爭的背后其實就是成本的競爭,企業如果沒有一定的量級,就不可能支撐研發和團隊,也不可能把成本降低。”王昌翰說。這,許是海壹執意擴大生產規模的邏輯。
巨量優質市場吸引入駐
福建因毗鄰臺灣的地利,對蝦養殖無論是硬件設施、生產管理還是養殖技術都走在前列,尤其是福建的漳浦和江蘇的如東其實共性不少,都屬于國內對蝦養殖的制高點之一。但由于土苗師傅主要從福建輸出,加上當地養殖群體的偏好,福建市場一度被認為是不那么高端的市場。
隨著養殖環境的惡化,福建的養殖精英群體也逐步從土苗向一代苗轉變。據不完全統計,福建市場快大苗和斑節苗的市場容量預計在220億尾(不含土苗),以核心市場漳浦為例,得益于高密度高鹽度的養殖模式,年斑節苗需求量預計30億尾,快大苗年需求量預計80億尾,已逐漸成為主流苗企的必爭之地。
因此,海壹投建漳浦苗場有其戰略考慮。據了解,海壹漳浦場是完全按海壹華南標準育苗流程投建而成,有高標準的水處理流程和配套設施,完善的生物防控體系以及高標準的藻類培育車間,年育苗產能可達12億尾,標粗產能可達20億尾。
從反饋來看,漳浦場今年牛刀小試,斑節苗養成率超過85%,90天可達到30頭規格,已取得市場的高度認同。王昌翰表示,海壹在福建將以漳浦場為樣本,規劃每年銷量翻番后增設新場,三年內建成三個場并全部實現滿產滿銷。
聚焦育苗,打造核心競爭力
對于育苗行業來說,種源是核心。近年來,不少大型苗企開始逐步涉足種蝦選育搭建自主種蝦選育體系。而種蝦選育需要擁有優秀的科學家團隊,充足的資金投入和資源投入,且回報周期長,甚至有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海壹經過2012年到2016年的高速發展,在面臨競爭突變的關鍵時期,通過放緩步伐,收縮邊界,聚勢聚焦從內部尋求突破,圍繞“生態化的SPF蝦苗”打造苗企的核心競爭能力——專業化育苗的系統化能力。據悉,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提升:第一,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專業化能力,通過技術創新和營養強化提高種苗的質量和種苗的成活率,從而提高蝦苗的性價比,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第二,推行生產流程的標準化和數據化,提高精細管理能力。
通過幾大舉措,逐步實現了從過度依賴種蝦到強化育苗生產體系的轉變。據海壹研發部經理戴小連介紹,海壹通過采用一些新型育苗餌料與調整餌料結構,并優化投喂策略,蝦苗的質量明顯提高:變態發育同步性高,發育時間提前,12天體長就可以達到0.62cm,成活率最高達到8成;肝胰腺脂肪滴更多,肌腸比更好;在模擬打包運輸顛簸環境的條件下,應激測試成活率提高了10%,平均達到97%。
尤其是使用具有創新性的“洗卵”技術——燈誘后增加“洗卵”環節,可以將卵表面的病原清除。“從育苗結果來看,經流水洗卵后,變態同步性明顯提高,檢測合格率更高,特別是EHP的檢出率,基本沒檢出,這對于防控EHP起到積極的作用。”戴小連說。此外,海壹還攻堅了豐年蟲孵化、藻類質量和生產穩定性、菌群調控、發光弧菌控制等難題,自主研發了自動推卵機、換排水系統和蝦苗幼體檢測新方法,并申請了相關專利。
憑借強大的技術研發體系支撐,海壹高抗蝦苗單月平均成活率都在65%以上,最高達到了85%;快大苗的養成率明顯提升,口碑穩步提高,市場接受度也越來越高。王昌翰表示,海壹在未來5年內,將繼續堅持產業專業分工,上下高度協同,集中有限資源,聚焦于育苗環節,提高育苗環節的核心競爭力,持續從種源優選、生物防控、蝦苗營養強化、品控流程等各方面多管齊下,打造更高品質的生態化SPF蝦苗。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