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月22日上午,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粵海飼料”,001313)再度漲停,收盤價達到11.35元/股,相比5.38元/股的發行價已上漲111%。這是粵海飼料自2月16日首日開市以來,連續五個交易日漲停。作為A股競爭性領域的藍籌企業,粵海飼料對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與應用的專注,已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目前,粵海飼料總市值已達80億元,距離百億市值只差3個漲停板。
粵海飼料成立于1994年,一直以來深耕特種水產飼料領域,以技術領先為競爭優勢,不斷追求創新,擁有深厚的技術底蘊、豐富的產品種類和完善的營銷網絡。截至目前,公司現有13個生產基地,分別位于廣東、廣西、浙江、福建、江蘇、湖北、湖南等地。2020年,粵海飼料水產飼料銷售97.09萬噸。
中共湛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明忠在致辭時表示,粵海飼料成功上市,是湛江實施企業上市三年行動結出的又一碩果,不僅為湛江企業對接融入資本市場起到示范引領作用,也為吸引更多優質資本、優勢企業、優秀人才集聚湛江,帶動產業發展樹品牌、拓市場、增效益發揮更大效應
本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投資安徽年產10萬噸水產配合飼料項目、海南年產12萬噸水產配合飼料項目、中山泰山年產15萬噸水產配合飼料擴建項目、研發創新中心項目。募投項目建成投產后,公司預計實際產能將達到156.52萬噸/年,將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的供應能力,提升公司產品市場占有率,為公司現有產品和未來新產品的上市提供可靠的生產條件。
粵海飼料董事長、總經理鄭石軒表示,多年來,粵海飼料能夠穩定且高速成長與成熟,不僅因為公司擁有新銳先進的技術創新能力、高效默契的核心管理團隊與穩健從容的企業運營能力,更離不開廣大終端養殖戶的信任與長期合作,及社會各界朋友的支持與鼓勵。
“粵海飼料成功登陸深交所主板,對于我們而言,是一個新的起點,回首過去,我們充滿自豪,展望未來,我們信心滿滿。未來,我們將以上市為契機,站在更高的起點,借助資本市場力量,深耕產品技術研發、加強市場開拓,不斷做大、做強企業,推動國家藍色海洋經濟更快更好發展,服務鄉村振興,用優異的業績回報廣大投資者、回報員工、回報客戶、回報社會,履行好作為上市公司的責任和義務。”鄭石軒稱。
行業地位與技術優勢
目前,粵海飼料主要產品包括以蝦料、海鱸魚料、金鯧魚料、大黃魚料、石斑魚料、黃顙魚料、烏鱧料、加州鱸魚料等為代表的特種水產飼料,以及以膨化草魚料、膨化羅非魚料等為代表的普通水產飼料。根據招股書,2021年上半年,特種水產飼料營收為195161.68萬元,占比75.71%;普通水產飼料營收為44397.93萬元,占比17.22%;其它品類營收為18216.91萬元,占比7.07%。根據報告期內的數據來看,特種水產飼料是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平均占比在75%以上。特種水產飼料中,海水魚料、蝦料、其它特種料營收占比分別為35.87%、22.76%和17.08%,蝦料及海水魚料是公司的優勢業務。
蝦料及海水魚料是粵海飼料的優勢業務
作為充分競爭的行業,水產飼料尤其是特種水產飼料領域,企業必須具備較強的科技研發能力、較高的技術服務水平,并在人才、管理、資本等各方面均具備一定優勢,才能在廣大養殖戶中樹立品牌形象,并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
鄭石軒表示,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來源于20多年來專注于水產飼料,尤其是特種水產飼料領域的技術儲備。作為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十分重視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自主創新已成為公司搶占水產飼料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特別是,鄭石軒作為國內水產飼料行業極少有的學者型掌舵人,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配方優化、對蝦養殖技術與病害控制等領域擁有豐厚的技術沉淀,并享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待遇;趯夹g的追崇,粵海飼料很早前就邀請麥康森院士、解綬啟研究員、劉永堅教授、田麗霞教授、胡超群研究員、吳灶和研究員等行業內多名資深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為公司保持技術優勢提供強力支持。
據介紹,粵海飼料目前已建有廣東省院士工作站、廣東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福建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廣東省水產動物飼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水產飼料(江門粵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水產飼料(中山粵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擁有多個中試基地、養殖示范基地、水產動物病害檢測中心,為公司產品的技術開發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公司自建有淡水、低鹽度海水以及海水養殖三種模式的小試、中試實驗系統進行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技術參數研究。通過大量動物養殖實驗,進行配方改良以及新技術的應用,研發不同水產養殖動物各生長階段的高效配合飼料,不斷提高飼料轉化率,促進動物生長,增強免疫力,形成了一系列水產飼料高新技術產品。
質量優勢獲極高贊譽
通過實施技術創新項目,公司充分發揮了企業的人才、技術與資金優勢,結合市場需求,精心打造了粵海飼料品牌,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保證了粵海飼料產品在行業內的優勢地位。
2月17日,粵海飼料上市后立即舉辦專家委員會,足見其對技術研發的重視
作為科研成果的直接體現,粵海飼料現擁有國家發明專利31項,實用新型專利200項,公司技術處于行業優勢地位,這些專利技術已成為公司在水產飼料行業中保持優勢競爭地位的重要保障。同時,產品質量的穩定,讓粵海飼料在業內樹立起良好的聲譽,已獲得包括經銷商和養殖戶在內的廣大客戶認可和好評,也獲得了麥康森院士“粵海是飼料質量的代名詞”的極高贊譽之詞。
由于水產養殖行業的特殊性,好的飼料需要好的服務才能得到更為顯性的效果表達。為此,粵海飼料組建了具有營養學專業背景的營銷團隊,及以片區劃分并配置技術支持專員,實現了對客戶多層次的技術支持。據了解,粵海飼料一直推行“駐港服務”和“塘頭服務”,由營銷人員、服務專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組成“鐵三角”服務營銷團隊,不僅僅是銷售產品,更要以服務作為第一要務,服務終端養殖戶,及時了解標桿示范養殖動態和需求。同時根據養殖情況和市場價值行情,為客戶提供信息服務,推廣盈利養殖模式,幫助客戶實現養殖利益最大化。
受益于具有專業背景的營銷團隊和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模式,粵海飼料能夠第一時間精準的感知客戶需求,解決客戶的訴求,并為養殖戶產品銷售提供銷售渠道,保障養殖戶效益,使得客戶了解產品的優越性,認同粵海飼料的品牌和服務,大大增強了客戶的忠誠度。正因為有好的服務匹配好的產品,給粵海飼料帶來了良好的市場反饋,最終形成了廣泛的品牌優勢。
未來發展與規劃
登陸資本市場后,粵海飼料的整體經營目標是保持公司持續穩定增長,強化公司在特種水產飼料尤其是對蝦飼料、海水魚飼料細分市場的領先優勢,逐步擴大公司水產飼料產品的市場份額,發展動保產品等配套業務。
未來粵海飼料將繼續貫徹“貼近市場、輻射周邊”的生產基地布局策略
除了鞏固公司產品在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海南等地區的傳統優勢外,未來公司將繼續貫徹“貼近市場、輻射周邊”的生產基地布局策略,一方面擴大現有生產基地的生產產能,鞏固公司產品在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地區的優勢;另一方面積極利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及自有資金填補海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國內地區的生產基地空白;同時公司將在考慮新冠疫情影響的基礎上,根據全球經濟生活秩序恢復情況,適時在越南等國外水產養殖發達地區建立生產基地,逐步完善公司在全國的生產基地布局并向海外拓展,擴大公司的銷售區域和品牌影響力。
據了解,未來粵海飼料將在珠三角、兩湖地區、長三角等重點銷售區域發力,繼續尋找合適的戰略合作伙伴和合適的地點,通過合營和自建的方式,尋求橫向規模化發展的合作機會。同時,在優先保證水產飼料核心業務的發展的前提下,將適時從水產品產業鏈的最前端消費環節入手,建立以市場為先導的產業一體化經營機制,穩步向下游產業鏈延伸。具體的下游產業鏈延伸方面包括水產品加工與貿易等方向。通過縱向一體化發展,有助于鞏固公司在水產飼料領域的優勢地位、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保證公司原料供應的穩定性、提升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