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荷蘭合作銀行的新版世界海鮮地圖繪制了55條貿易流,每條貿易流的年估值超4億美元,另外還有19條總估值超2億美元的貿易流,這顯示出海產品貿易的國際性和多樣性。
2022年價值最高的海產品貿易流(按百萬美元計算)。去年,海鮮行業從新冠疫情中顯著復蘇。
荷蘭合作銀行的常駐海鮮分析師 Gorjan Nikolik 指出:“全球正在從 2021 年的新冠疫情中復蘇,就海產品而言,這是一次驚人的復蘇。” Nikolik也是這份世界海鮮地圖的推動者。
頂流出口商
盡管Nikolik參與了前幾張海鮮地圖的制作,但他指出,與2019年發布的上一張地圖相比,新地圖出現了許多驚人的變化。
“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中國仍然是最大的出口國。鑒于中國有大量喜歡海鮮的人民,人民也越來越富裕,而中國的食品生產區域相對較小,不是海鮮的天然出口國,因此我們一直在預測中國的海鮮出口量會減少,”Nikolik 指出。
作為荷蘭合作銀行的高級海鮮分析師,Gorjan Nikolik在最新的海產品出口地圖中指出了一些新興趨勢
Nikolik認為:“盡管中國的出口在 2020 年略有下降,但在2021年再次反彈,達到210億美元,這是歐盟海產品出口價值的兩倍,是美國出口價值的四倍。”
根據 Nikolik的說法,推動中國出口價值的主要養殖物種是甲殼類動物,如蝦和小龍蝦;而在野生捕撈中,大部分價值來自再加工的白鮭,如阿拉斯加狹鱈。

2022年對蝦和鮭魚的需求強勁反彈,四種主要商品均呈現兩位數的高同比增長
與此同時,挪威在海產品出口價值方面排名第二,2021年的出口額為135億美元,高于2015年的90億美元,這主要是由于2016-2018年養殖大西洋鮭魚的價格上漲。
“厄瓜多爾的出口也值得注意。由于該國養殖蝦產量增加,出口額從2015年的35億美元增加到 2021 年的71億美元,價值在六年內翻了一番多。” Nikolik 指出。
頂流進口商
另一方面,到2021年,美國、中國、歐盟27國及英國的總進口價值為800億美元,約占海產品貿易總額的50%。盡管按價值計算,歐盟 27國及英國仍然是最大的海產品買家,2021 年進口的海產品價值超過 340 億美元,但自2013年以來,其年復合增長率僅為 2%。而在過去五年中,美國和中國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6%和10%,兩國的進口總值也各自翻了一番。
Nikolik 指出,在這兩種情況下,優質海產品有助于推動進口價值的增長,這也進一步支撐了荷蘭合作銀行長期以來關于中國海產品需求不斷增長的理論。
“中國的海產品進口價值從 2015 年的 80 億美元,上升到 2021 年的 170 億美元,超過了 2020 年的日本(目前為 140 億美元)的價值。這一增長是由蝦、魚粉、螃蟹和鮭魚帶動的,均顯示出兩位數的同比增長,合計占進口增長的 94%,”Nikolik解釋。
他指出,只有歐盟(包括英國)和美國,是比中國更大的海產品進口國。歐盟的進口價值從 2018 年的 346 億美元,小幅上升至 2021 年的 349 億美元,中間在 2020 年降至 317 億美元。
與此同時,美國的數據則從 2015 年的 226 億美元,上升到 2021 年的 281 億美元。這反映出美國的經濟強勁,其中主要受到鮭魚、蝦、螃蟹和龍蝦進口增加的推動,這四者占進口增量總額的91%。

蝦、鮭魚、螃蟹和龍蝦是主要進口產品,自2016年以來,優質海鮮便推動了進口值的增長。
事實上,正如地圖所示,2016-2021年,美國進口的蝦、鮭魚和螃蟹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 7.1%、10.3% 和 19%。
特定的貿易流
Nikolik 讓大家注意地圖中列出的一些更重要的貿易流,其中最大的一條是“價值 87 億美元的鮭魚高速公路,從挪威延伸到歐盟,途經丹麥、德國、荷蘭、法國和西班牙”。
其他值得水產養殖分析師注意的,包括中國每年向日本出口 35 億美元的海產品,其中以養殖蝦和小龍蝦為主;印度向美國出口 33 億美元,其中 80% 是蝦;印度尼西亞向美國出口了價值 24 億美元的蝦類產品;厄瓜多爾向中國出口了23 億美元的蝦;智利每年向美國出口25 億美元的鮭魚。
年復合增長率 (CAGRs)
從2013年到2021年,中國進口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4.4%,而進口額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10.1%,突顯出需求轉向更昂貴的海鮮蛋白。2021 年進口的強勁反彈,也進一步證明了這一趨勢。相比最初實行新冠疫情封鎖的2020年,2021年進口額增加了 24 億美元。
與此同時,美國2016 年到 2021 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7.1%,其中,鮭魚增長 10.3%,螃蟹增長 19%,龍蝦增長 17%。
新冠疫情推動了鮭魚和蝦貿易的增加。在新冠疫情期間,荷蘭合作銀行發現,牛肉、蝦和鮭魚等高價值蛋白質的表現優于其他蛋白質。
對高價值物種寄予厚望
自 2013 年以來,蝦和鮭魚等高價值物種的表現非常好,數量上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 6% 和 2%,價值上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 3.3% 和 2.8%。疫情期間,牛肉、蝦和鮭魚等高價值蛋白質表現優于其他蛋白質,貿易額同比分別增長16%、17%和20%。
“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對健康和優質物種的可持續性和需求,將繼續推動高價值海產品的貿易量。類似印度和厄瓜多爾等出口商,在利用新興趨勢并縮小出口商排名差距方面將處于有利地位。
由于貨運和能源成本上漲、中國持續封鎖等國際貿易挑戰,我們還看到許多海產品價格空前高漲。然而,最近的數據表明,這些因素對海產品需求的影響可能會變得非常重要,特別是如果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的經濟環境出現衰退,這可能會影響海產品市場價格和貿易流的價值。”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Gorjan Nikolik和Novel Sharma總結。

荷蘭合作銀行的世界海鮮地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