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海產局:2030年亞洲三文魚消費量有望翻倍。
作者/ Dan Gibson
編譯/ 胡路怡
過去的十年,亞洲三文魚消費量高速增長,中國、韓國和泰國增速最快,甚至遠超歐美國家。挪威海產局(NSC)最新預測認為,這一增長趨勢還將持續下去,十年后亞洲消費量有望翻番。
北大西洋海產品論壇(NASF)期間,NSC市場部總監Tom-Jorgen Gangso表示,過去十年中亞洲市場的增長遠遠超過全球平均水平,未來八年亞洲三文魚消費量將增長27萬噸,達到60萬噸。
NSC認為,全球三文魚產量增長將由離岸養殖、封閉式網箱養殖,以及陸基養殖產業驅動,假如這些新技術項目都能夠按計劃發展,那么在理想情況下,未來十年產量增速或多或少將與歷史需求增長趨勢持平。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全球消費量將平均增長至166%,正如您所見(下表),我們也認為亞洲市場表現將超過全球平均增速水平。”Gangso說。
Gangso解釋,過去十年內,韓國、中國和泰國的增速是世界平均增速的兩倍以上,挪威海產局認為這一趨勢不會逆轉。以韓國為例,自2012年以來,挪威三文魚向韓國的出口額翻了十多倍,去年韓國市場容量幾乎與日本旗鼓相當;而同時期內,中國和泰國市場的出口額翻了五倍左右。
“在全球其他市場,我們看不到像亞洲國家市場的增長數字,這并不是說其他市場沒有潛力,我想說這是由于分銷問題,以及市場準入方面的挑戰。例如印尼,我們在印尼市場開發中就遇到了健康證明的問題。”Gangso說。
在Gangso看來,過去十年中韓國、中國和泰國這三個增量市場中的線上購物比例出現了最大幅度的增長,這絕非巧合。“我們認為,亞洲線上購物的潛在驅動進一步支持著三文魚銷量的增長(下圖)。有些國家經濟增速較快,壽司產品普及率上升,零售業活力釋放,在新型營銷模式下他們處于前沿位置,例如線上消費和電子商務。”
然而從短期來看,今年2月份以來挪威三文魚對亞洲的出口出現下滑,主要是烏克蘭戰爭導致歐洲飛往亞洲的航班中斷,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國動態清零政策影響,并且中國內地、韓國、日本和臺灣等市場的運費也一直在上升。
根據NSC最新數據,今年年初至今,挪威對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冰鮮整魚出口量分別同比下降16%、25%和48%。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