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今日揚州:由于受前期持續低溫陰雨天氣的影響,據統計,截至2月14日,惠州市漁業受災面積25180多畝,直接經濟損失近億元,全市受災農作物面積35.6萬畝,目前全市正采取各種辦法開展災后復產工作。
撥款助養殖戶復產
持續近一個月的低溫陰雨天氣降溫幅度大,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給惠州市的漁業和農業造成了很大損失。據了解,截至2月14日統計,全市漁業受災面積25180多畝,水產品產量損失5187噸,種苗損失1415多萬尾,直接經濟損失近億元;至2月12日,全市受災農作物面積35.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受災面積7.9萬畝,蔬菜受災面積12.7萬畝,水果受災面積14.9萬畝。
市政府副市長楊燦培要求市海洋與漁業要重點幫助漁民解決種苗問題,做好技術指導和咨詢工作,為養殖戶復產提供技術幫助,指導農民清理魚塘,作好復產的準備。他說,各地要做好災后防疫工作,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市海洋與漁業局建議市政府撥出專款,幫助受災養殖戶盡快恢復生產。
養殖戶損失慘重
寒潮發生一星期后,惠州市淡水養殖魚塘開始陸續出現凍死魚現象,隨著寒凍天氣的持續,受災范圍逐步擴大,尤其以養殖羅非魚、淡水白鯧、鯪魚等熱暖品種為主的養殖戶損失最為慘重。惠城區養殖戶陳軾鋒養殖魚塘300畝,所養殖的羅非魚原計劃春節前后上市,因受凍陸續死亡近30噸,羅非魚種苗被凍死 80多萬尾,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0萬元。由于天氣尚未轉暖,一些前期凍死的魚類沉在塘底,要等天氣好轉后才會浮出水面,估計屆時全市淡水養殖損失還會擴大。
海水養殖以網箱養魚損失最嚴重,全市受災網箱13200箱,損失產量1862噸,經濟損失7000萬元。大亞灣區5800個網箱,損失了 5200個箱,損失率達到90%.由于海水網箱養殖的魚類多屬名優品種,經濟價值較高,因此所遭受的打擊最大。大亞灣區養殖戶林碧光養殖網箱186個,主養品種有8個,被凍死的有6個,包括調鱸、金鯧、鮸魚、青斑、紅鰭笛鯛等品種共損失產量42噸,產值300多萬元。
市場魚交易量僅平時三成
魚類死亡增多,使得市場上魚的供應量銳減,市區東平水產交易市場郭經理介紹說,目前市場上交易量只有平時的三成,許多魚都凍死了,造成市場魚的數量銳減,價格自然也相應提高了三成以上,平時批發價每斤3元多的大頭魚現在賣到了5元多,活的羅非魚批發價達到3.5元。
魚的批發價提高后,市場上魚的零售價隨之上升。記者昨日在一些超市看到,羅非魚賣到每斤5.5元,大頭魚賣到每斤6.5元。市民劉小姐說,以前羅非魚的價格在每斤3.5元左右,其它魚的價格同肉價比起來也不貴,現在魚價也漲了,買菜是越來越難選擇了。
■又見死魚
下圍村水庫損魚10萬斤
以羅非魚居多,該養殖戶損失30多萬元
本報訊 (記者 郭秋成)繼惠州西湖發現萬余斤被凍死的羅非魚后,2月16日,惠州市民嚴先生向本報報料稱,惠城區汝湖鎮下圍村一水庫又發現了10萬斤以上被凍死的魚,老板損失多達30余萬元。
水庫堤圍擺滿死魚
2月16日上午,記者前往下圍村死魚的水庫查看情況。剛走進庫區,就聞到了一股魚腥味。走進堤圍,看到水庫堤圍上擺滿了死魚。在靠近堤圍的水面上,還漂著數以千計尚未打撈的死魚。
據粗略估算,僅堤圍上的死魚至少也有一兩萬條之多。該水庫養魚人告訴記者,這僅僅是被打撈上來的一部分,被拉走的已經有三四卡車。在養魚人的居住區附近,記者又看到一片被用漁網網住的死魚,數量也有三四千條。死魚以羅非魚居多,此外,還有鯉魚和鯪魚等。養魚人用漁網撈上一條大個的死魚說,這是一條羅非魚,重量有七八斤,算是庫區最大的魚了。
持續寒冷凍死魚
據庫區承包人黃老板介紹,該水庫面積約有300多畝。他在此養魚已經有10多年了,因為天氣因素,往年也出現過死魚現象,但數量較少。今年冬季,寒冷氣候持續較長,至少有10萬斤以上的魚被凍死,是往年凍死魚量的10倍以上。
黃老板說,水庫里的魚是他去年4月份放進的魚苗。可春節前,還沒來得及打撈,大批底層的羅非魚已經被凍死。按照如今市價,大個的羅非魚可以賣到每斤5塊錢;鯪魚賣到每斤2塊多,若按均價每斤3元計算,此次“魚災”給他造成的直接損失至少也有30多萬元。
因擔心死魚污染水庫,黃老板一邊組織人員打撈;同時,還讓一位養豬戶幫忙打撈,將撈上來的死魚送給養豬場作為豬飼料。另據記者了解,近日,惠州市區黃塘榕園小區旁水塘也發現了大量死魚,死因也由持續寒冷天氣引起。目前,死魚已清理完畢。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