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記者采訪了通威農發華東二區總經理兼無錫通威特種料公司總經理柯善強,了解他對小棚養蝦模式、飼料市場的看法。“今年小棚蝦養殖呈現‘六高’特色:苗種排塘率高、產量沒有想象那么高、風險高、棚價高、餌料系數高、盈利不算高。”柯善強說道,除了應對外界附加的一些難題和壓力,小棚蝦養殖戶現階段更需要去提高認知和能力,各個環節的參與者也要協同起來思考:怎么讓小棚養蝦走得更遠,更有前景。
記者:今年江蘇小棚的整體養成率對比往年都偏低,主要面臨哪些問題?
柯善強:今年小棚蝦養殖呈現‘六高’特色:苗種排塘率高、產量沒有想象那么高、風險高、棚價高、餌料系數高、盈利不算高。
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影響:
1、苗種:2022年感染孢子蟲的苗種體量比較大,再加上近兩年副溶血弧菌泛濫,苗種品質和抗逆性能降低,進而導致成功率降低、產量降低。
2、疫情:2022年3月爆發的上海疫情對經濟、生活的破壞不亞于2020年初的武漢疫情。物流受到嚴重阻礙,飼料、動保等養殖物資難以及時送達塘頭;消費需求減弱、蝦價低迷,也降低了養殖戶的投喂積極性。
3、天氣:2022年的全國高溫歷年罕見,江蘇6-9月份長時間高溫導致秋蝦投苗延后且大量用戶集中投放,苗種品質因時間緊迫一定程度上也有所下降。
4、養殖本身:在高密度養殖模式背景下,增氧能力的缺乏是難以高產的原因之一,并且這一點我早在3年前就在蝦友會上提出。
記者:現在小棚投苗密度越來越高,巴大的客戶中有高密度養殖成功的案例嗎?
柯善強:棚租飆漲,養殖戶的養殖成本也不斷上升。為了保證利潤水平,養殖戶投苗密度也越來越高,目前8萬已經是正常水平,有的養戶甚至達到了10萬-13萬!通威內部也不乏這樣的用戶,如董三老板今年秋苗密度平均12萬/棚,11月份賣蝦,平均產量達到2500斤/棚以上,大獲成功。
但對于高密度養殖,我還是有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大家要謹記對蝦養殖密度越高,風險就越大。其次,密度要跟棚的基礎條件相結合,而不是一味追求放高密度。增氧能力是放高密度的關鍵因素,如果一張棚的增氧能力達不到1.5千瓦以上,建議蝦農還是理性追求高密度。再者,高密度養殖的小棚建議采取“疏蝦”模式,這點我在今年蝦友會上也詳細介紹過。最后,高密度還是要高投入,尤其是調水產品和飼料營養的投入,前者改善水質,后者促進生長,配套優質飼料是高密度養殖的關鍵。
記者:針對一線反饋,小棚蝦養殖料比越來越高,甚至超過1:1.5,對此您怎么看?
柯善強:產量越高,餌料系數相對偏高是正常的。但達到1.5甚至更高,這就跟苗種、管理和飼料營養有關系了,這需要養殖戶自己去辨別和提升。
餌料系數不要單純地認為只影響了成本,它與蝦生長速度、水質濃稠息息相關,而這些指標又關系到產量、浮頭、價格等。餌料系數關系到養蝦的成功率和效益,在高密度養殖下,適當提高飼料品質,可以有效降低餌料系數、提高生長速度、提高產量。但是價格高到哪里最合理,也需要養殖戶思考。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我們希望飼料企業、動保企業、種苗企業都以最好的品質、最公平的手段有序地參與競爭,推動小棚蝦行業健康發展。
記者:目前小棚蝦養殖戶對飼料的用料習慣是怎樣的,針對成本不斷走高,您覺得應該做出哪些投料策略調整?
柯善強:每個養殖戶對如何投料都有自己的心得和習慣,個人認為“精準投喂”值得行業深度思考,苗期階段投喂營養更精準的飼料有利于提高蝦苗成活率、壯苗。需要指出的是,飼料投喂不應該從節約成本的角度去思考,應該認識到產量越高盈利會越豐厚,通過節約飼料成本來賺取更多利潤往往都是失敗的。整體而言,隨著近年來投喂飼料的檔次不斷提高,開口樂、蝦肝強A、蝦肝強B、金巴大等產品的銷量越來越大,養殖戶的效益也在不斷提升。
記者:飼料原料大幅度上漲,飼料成本走高,請您談一下對明年飼料市場的一些研判。
柯善強:盡管目前植物型蛋白原料價格有所下降,但依舊處于高位;動物性蛋白原料價格持續堅挺,處于歷史最高。水產飼料雖然在2022年漲了幾波價,但由于飼料廠原料成本上升幅度實際上高于飼料的漲價幅度(平均差距至少約300元/噸),因此2022年飼料企業的盈利普遍比較困難,部分企業甚至嚴重虧損。蛋白原料價格持續高企,再加上國際形勢的變幻莫測,2023年飼料價格大概率呈穩中偏強的態勢。
記者:在2022年的蝦友會上,您透露巴大將再投資1.5億元擴產,具體規劃是怎樣的?什么時候會看到投產效果?
柯善強:這幾年產能對企業的發展有所限制,目前南通巴大新車間已經投建,預計2023年的1月份封頂,5月18日投產,無錫特種也在籌建第二家工廠。相信隨著新增產能先后落地,對片區的快速發展將起到極大推動作用。我們很有信心面對未來的競爭,華東二區一定會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記者:從今年的通威總結年會中獲知,華東二區、無錫特種、南通巴大分別獲得了通威農發的優秀片區和優秀公司,量利保持了持續增長,尤其是今年這種特殊的環境中,你們依然保持大幅度增長,你們是怎么做到的?今后你們有什么規劃?
柯善強:無錫特種、南通巴大兩家公司這么多年一直發展的非常好,銷量每年都保持較大幅度增長,在行業、在通威都算是比較有影響力的公司。
當然,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回顧走過的歷程,我認為我們始終在堅持那份“認真”:
認真做好產品。不管行業內耗多么嚴重、無論原料價格多么瘋漲、無論經營的壓力有多大,我們始終把產品質量放到經營的第一線,任何時候都堅持產品質量始終不打折扣,始終把養殖戶養殖效益最大作為經營指導方針。
積極推動營銷轉型工作。我們通過主場營銷和養殖比賽來獲取更多的優質用戶。摒棄過去價格戰的被動方式,打造行業以質量為中心的良性競爭,以好產品+好用戶=好效益的方式,推動公司高速發展。
認真做好內控。我認為管理首先是管好自己,只有自身強大才能所向無敵。這幾年公司持續推進標準化,華東二區將現場標準化、業務數據化等工作嚴格落實執行,對公司把控產品質量、減少浪費、提高效率等方面起到了質和量的推動作用。
談到今后規劃,我們的目標是3年內片區銷量達到100萬噸,無錫特種、南通巴大兩家公司體量都突破20萬噸,成為行業內超大型特種料企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