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上光伏發電,水下漁業養殖,2022年,防城港市鑫潤養殖有限公司探索發展的80MWp漁光互補項目迎來了雙豐收,不僅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和青蟹成為新春年貨市場的搶手貨,今年發電量更是達到了1億千瓦時,漁業養殖和光伏發電都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防城港電視臺
春節前,記者在港口區光坡鎮的防城港市鑫潤養殖有限公司里采訪看到,工人們正冒著凜冽的寒風采收青蟹。據了解,春節前后青蟹價格從每公斤140元上漲至260元,主要供應本地市場。
公司經理梁偉文告訴記者,除了青蟹,水下養殖還包括花甲螺、石斑魚和南美白對蝦燈,其中以南美白對蝦養殖為主。2020年,該公司采取階梯式工廠化養殖模式,通過配置鋼構溫棚,池內覆蓋保溫板加防水薄膜,使水溫保持在25℃左右,有效調節養殖池的溫度、濕度,為南美白對蝦創造“夏可降溫、冬可保暖”的舒適生長環境。不僅養殖效率提高了,產量也比一般土塘養殖年畝產量提高了20倍以上。
防城港市鑫潤養殖有限公司經理 梁偉文:
我們現在通過這種階梯式的養殖,一個養殖周期,我們之前的原來的90天的養殖周期,工廠化養殖周期在90天已經提升到60天就可以出一造蝦,我們全年下來,每年出來的蝦可以達到4至5個造次出蝦量。現在結合我們現在的畝產,每年我一畝的產蝦量大概也可以達到4~5萬斤的產量。
水下是一派生機勃勃的生猛海鮮,水上架設的一塊塊光伏發電板,正默默的將能源不斷往南方電網輸送。據了解,2017年6月并網發電以來,光伏發電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僅2022年一年發電量就約為1億千瓦時,收入約7000萬元。
該公司還充分利用園區創新創業平臺,開展養殖技術培訓。自2016年起,累計培訓蝦農達2萬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對蝦養殖水平、產量和質量,帶動蝦農增收致富。此外,該公司與廣東海洋大學、廈門大學、廣西科學院等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專利、成果累計轉化多達32項,先后被評為“廣西現代農業示范區”“廣西科技示范園區”“農業部健康養殖示范場”等。
防城港市鑫潤養殖有限公司經理 梁偉文:
未來在23年,我們還會在整個二期場地里面擴建60道的這樣的跑道式養殖車間,還有一個粗放加工廠,還有一個冷鏈服務區,這都是我們在23年要投入的項目啊,大概我們在今年投入也會不低于3000萬這樣的模式,也希望得到政府各方面的合作支持,利用這個平臺來發展我們的鄉村振興,帶動周邊所有的養殖戶,還有把他們原有養殖的模式提升。
漁光互補項目的實施不僅科學實現清潔能源與農業生產養殖轉型升級的跨界融合,還實現“漁、電、環保”三豐收,為地方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綠色、生態發展提供一條全新路徑,為鄉村振興發展增添新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