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南方農村報:1月中旬,湛江火車站廣場,某水產加工企業的大幅招工廣告牌格外引人注目。
每年12月到次年5月的半年時間,都是水產品加工企業生產的淡季,但今年卻意外反常。
“出口禁令說來就來,企業要趕在春節之前多做些貨。”臨近春節,仍開足馬力生產的粵西某水產加工企業副總表示。
據了解,為了保障出口市場供貨,廣東水產品加工企業已經意識到在淡季儲備貨源的重要性,但是用工緊張的現狀,讓大多數企業只能望“工”興嘆。
業內人士分析,想在淡季繼續生產,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勞動力不足,而這一矛盾在生產旺季時更為突出。作為勞動密集性產業,廣東水產加工企業正面臨著嚴重的勞動力緊缺問題。
為招工費盡心機
“現有固定員工上千人,臨時工幾百人,但每年高達30%的員工流失率,使得企業需要常年招聘大量生產工人。”粵西某水產加工企業負責人憂心地說。
據介紹,目前該企業主要通過兩種途徑招工,一是讓現有員工回鄉發動他們的親戚、朋友,每介紹來一位工人給50元的獎勵;另外就是通過中介機構招工。
該負責人表示,“雖然政府仍在收取企業的工人調配費,但早就沒有推介工人,企業要招工全靠自己解決。”在沒有政府幫助的情況下,水產企業用工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
“工人太緊缺了,現在我們把臨時工當固定工一樣看待,希望他們能長期留在這里。”該負責人說,加工生產線上固定工做精深加工,臨時工做粗加工,如分級、去頭、去殼等。不同工種都按照計件決定收入,差異主要體現在福利待遇上。
一位從事水產品收購的業內人士介紹,不少水產加工企業老板找他幫忙介紹工人,要求基本上都是“找到多少要多少”,并提供一份不錯的傭金。雖然條件豐厚,但他卻表示這份錢很難賺到,“找工人實在太難”。
“現在本地的年輕人都喜歡到珠三角去打工,而且干水產加工這一行,整天和水打交道,生產線上很辛苦,對年輕人沒什么吸引力。”業內人士表示,水產品加工基本上屬于手工操作,要求比較細致,一般企業九成以上是女工,這更加劇了招工的難度。
為留工頻加福利
招工難,留工更難。近年來,為了留住好不容易招來的工人,各水產加工企業爭相提高福利待遇。
粵西某水產加工企業負責人說,臨近春節企業最擔心許多員工節后不回來上班。“只要還回來,回家往返的車票報銷,放假期間還有幾百元的生活補貼。”
為留住員工,該企業積極為員工辦理社會福利保險,“希望通過改善生活條件和福利待遇,留住老員工,吸引新員工。”
據了解,目前我省的水產加工企業基本上都在實行淡季工資保底制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旺季加工廠工人大部分拿計件工資,淡季工作相對較少,保底工資大概在每月800元左右,雖然與旺季時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穩定的收入對于外地打工的民工還是頗有吸引力。
和招新員工相比,企業更希望老員工留下來。據了解,每招一名新員工,企業都要對他進行為期10天左右的培訓,之后再由班組組長帶他進行實際操作,新員工一個月試用期的保底工資800元。一旦他們在技術熟練之后就跳槽,對原企業來說,人力、物力損失很大。
外省工漸成主力
21歲的小向來自四川,來水產加工廠之前在成都一家家具廠做一份體力活,每月1300元,不包吃住。現在他在加工廠的生產線上做統計工,每天工作9小時,超過有加班費。
“旺季每月工資有1600—1700元,廠里包吃包住”,小向說,2006年,他剛來廠里第二個月就拿了1500多元,其中基本工資1400元左右,福利50元,獎金100元。小向對這份工作比較滿意,“只要生活開銷小一些,每月可以存下一筆錢。”
據介紹,生產線上的計件工人工資比小向還要高,旺季月薪最高時可以達到2000多元。用工量較大的挑蝦工,一公斤蝦計件工資8分錢,在蝦量充足的情況下,一般每天都能掙到80—90元,效率最高的工人每天可以挑蝦1900多公斤,一天收入近160元。
在小向工作的廠里,來自四川、江西、河南、湖南等外省的工人,占到了三成,本地工人的數量持續減少,從幾年前“一統天下”的局面,下降到現在的不足七成。
據調查,廣東省水產加工產業的用工缺口越來越大。一方面,隨著水產品出口行業的興盛,加工企業的用工需求增加,而另一方面,本地務工人員進入該行業的人數逐年減少。因此,這個原本以本地從業人員居多的產業,正吸納著大量外地勞動力。
水產品加工基本上屬于手工操作,一般企業九成以上是女工,這更加劇了招工的難度。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