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由于水產養殖市場整體萎靡,養殖戶在飼料、動保等方面的投入明顯減少,再加上行業內卷非常嚴重、動保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很多廠家銷量有所下滑。面對行業的困難,各個企業想方設法,在不利的局面下尋找新的市場機會。
上海海洋大學楊先樂教授(右三)、江蘇祥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在祥(左三)和總經理王大榮(右二)
在競爭白熱化的華東市場,有個公司低調穩健地發展,逐漸嶄露頭角,不僅獲得了經銷商和養殖戶的青睞,同時也拿到了不少廠家的代工訂單,這就是江蘇祥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水產養殖網專訪了江蘇祥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大榮,深入了解他們的破局之道。
記者:王總好,請簡單介紹一下公司的發展情況。
江蘇祥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新三板”上市企業(股票代碼:838211),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的金湖縣優佳倍德化工廠。公司位于江蘇淮安市金湖縣,占地48畝,員工80多人,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021年,公司順利通過獸藥新版GMP和混合型飼料添加劑的檢查驗收,再加上預混合飼料、衛生消毒劑、微生態制劑、肥料等動保產品的生產資質,在這個行業同時擁有這么多資質的企業不多。公司先后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民營科技型企業,江蘇省農業科技型企業,申請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2項,企業通過IS0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0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BSOHSAS 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記者:今年行業不太景氣,公司的生產銷售情況怎么樣?
今年面臨的壓力確實大,不過我們在前兩年就未雨綢繆,逐漸調整,到目前為止應對得還不錯,今年公司“祥豪”牌系列產品銷售總體持平,但其他廠家的代工訂單增加了不少,總的銷售額達到了5000多萬元,總體增長了20%左右。
目前我們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淡水魚、河蟹、龍蝦、對蝦等品種上,產品種類是很齊全的,產品的銷售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華中市場。華東市場是我們的大本營,這兩年我們在華中市場也逐步打開了,下一步我們想在華北市場有所突破,目前已經開始慢慢規劃了。
這兩年我們在賒銷方面也做了很大的改變,現在賒銷的比例已經非常非常低了。以前我們的總銷售額比現在大,但其中有一部分最后變成了壞賬爛賬,也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現在我們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篩選優質經銷商,采取現金提貨的原則,企業也逐步進入了越來越良性的發展軌道。
記者:在很多企業普遍掉量的情況下,祥豪是如何實現良好增長的?
我覺得根本就在于我們在產品和服務上做得非常好,提升生產工藝、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根據市場的需要開發新的產品。每年都要拿出公司產值的3%投入研發創新,讓公司產品不斷完善,不僅要為養殖戶提供性價比高的產品,還要門類齊全,經銷商或者養殖戶和我們合作會更加方便一些。
我們說的性價比高的產品,是質量保證過硬的基礎上,保持合理價位。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有一些養殖戶選擇價格非常便宜的產品,但實際上,一分價錢一分貨,價格太便宜的,質量上肯定要打折扣。我們首先堅持的是做好產品,只有好的產品才能對得起相信我們的經銷商和養殖戶,而且好的產品用出效果了,口碑只會越來越好,這樣會吸引更多的客戶。
今年我們的代工訂單之所以增加,根本原因也就是我們堅持做好產品,客戶把訂單交給我們生產,他們在終端銷售產品獲得的反饋好了,就會有更多的新訂單,逐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我們現在是一個綜合性的企業,但我們的基礎是一個生產型企業,生產供應好的產品是我們生存的根本,沒有好的產品支撐,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游刃有余。
記者:聽說今年公司新成立了一個中藥公司?
是的,我們同時還成立了原料事業部,主要就是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這些年水產養殖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重視疾病預防工作,中草藥的應用越來越廣,很多飼料企業、動保企業在功能性產品上也加入中草藥成分。最主要的是綠色天然的中草藥里,所含生物活性物質不僅能夠增加魚類攝食量和消化酶活性,而且具有促進養殖魚類生長、提高抗病力、改善肌肉品質等多方面的作用。
從綠色養殖和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中草藥在水產養殖上的應用價值不可估量,所以我們成立了江蘇金荷堂中藥有限公司。目前已經開發出蟲草多糖、八黃精華等一系列產品推向市場,總體反饋是很不錯的,目前我們也在抓緊研發更多種中藥類產品,不斷完善產品結構。
目前我們生產中藥產品的資質和設備也都很齊全了,除了自己生產銷售中藥產品,還可以和其他動保企業合作,可以為有資質的企業提供一些優質的原料,如果是沒有資質的企業,我們可以進行代加工。中藥在水產養殖上的應用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同行重視這一塊市場,一起做大做強,更好地為水產養殖業保駕護航。
記者:公司又新拿了一塊地,未來打算是怎么規劃的?
目前我們現有工廠的產能有些跟不上,所以就要擴大生產車間。另外我們還在縣政府的支持下,打算成立一個生物產業園,邀請一些山西河南等地有興趣在華東市場發展的企業入駐園區。企業經營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手續、資質,由我們來協助辦理。合作形式是多樣的,原料可以集中采購、降低成本,生產經營可以統一管理,入駐的企業可以租廠房自己管理,或由我們代為管理都可以,物流發貨也是非常方便的,最終就是要解決入駐企業沒有生產銷售的后顧之憂。
和其他地方的生物產業園有些差別,未來這個園區是在地方多個部門的支持下進行,但是以企業為主導的,我們和地方有關部門是為園區企業服務的,大家一起努力把園區一期做好。做好了一期,未來還有二期三期,我們希望把這一塊做成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聚集型的產業園區,目前第一期初步規劃邀請七八家企業入駐,相關在招商工作已經啟動了。
記者: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公司在這一塊是怎么做的?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在人才這塊主要是從三塊入手。第一是挖掘提升內部人才的水平,定期舉行內部培訓提升相關技能,對于有學歷提升需求的,公司出資鼓勵他們提升學歷;第二是通過多種渠道招聘企業需要的各種各樣人才;第三是上海海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等院校合作,比如和上海海洋大學成立“研究生工作站”、“教授博士服務團”等。
聚集這么多人才,首先是做好產品,我們在產品研發、生產、品管上都有專業技能過硬的人才;其次是做好服務,我們自己有服務團隊,還經常和“教授博士服務團”成員走到一線為養殖戶服務,我們這里的高水平人才經常下塘口,用他們的專業技能服務養殖戶的同時,對他們自己做研究也有很大的幫助。
記者:今年的水產養殖市場普遍不理想,很多養殖品種效益不給力,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今年養殖戶面臨的壓力確實很大,整個產業鏈各個環節都面臨很大的壓力,經銷商、流通商、生產廠家都是這樣。一方面跟市場消費萎靡有一定的關系,老百姓不敢像以前那種消費了,所以我們水產行業很多人本來指望疫情解封了大干一場,沒想到消費比前幾年還要差,也可能是大家的期望值太高了,導致落差會很大,這個不僅在水產上是這樣,其他行業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養殖模式也要調整,比如四大家魚的養殖量肯定要持續減少,合理地養殖一些特種魚蝦蟹等高品質、高價值的品種,但不能盲目跟風,要根據本地現有的養殖情況和消費市場來規劃自己的塘口養殖。養殖戶在塘口管理上要精細化管理,選擇優質苗種、注重病害預防、減少飼料浪費、降低養殖過程中的損耗,從各個環節入手,盡可能地控制成本,應對這兩年面臨的市場風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