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位于黃陂區祁家灣街道的武漢德瑤旺生態水產有限公司,迎來了一年一度最忙碌的時期。一周前,企業負責人胡國剛召集20多位魚塘養殖人員來工廠幫忙包裝風干魚產品、打包快遞。
武漢德瑤旺生態水產有限公司發貨現場。
上午10時,打包員將一袋袋真空包裝的風干魚裝進紙盒,整齊堆放在倉庫門口。一旁,快遞員陸續將兩千件快遞裝載上車。工廠二樓的辦公室里,不時傳來直播賣貨的聲音;加工車間里,負責清洗、切割、腌制、風干環節的工作人員忙碌不停。
胡國剛說,每年的元旦到過年期間,是公司風干魚產品的銷售旺季。近一周,每天能賣上萬斤風干魚,日均發貨在4千單左右,快遞上午和下午各來一次。“去年旺季期間,日均發貨量達到了4千多單,今年我們提前備足了貨,日均發貨量有望突破5千單。”
今年48歲的胡國剛,從事水產養殖已有28年時間。1995年,他在家門口的魚塘養殖魚蝦,后來逐漸擴大養殖面積。到了2018年,他在黃陂流轉的魚塘已有上萬畝,并成立了武漢德瑤望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除了養“四大家魚”,合作社還配套特色水產品養殖,包括鱖魚、大白刁等十幾個品種,全年總產量達200萬斤,主要銷往新華南海鮮市場及周邊農貿市場。
專注于賣鮮魚的合作社,在2020年迎來了轉機。那一年的12月,胡國剛參加了武漢市高素質農民水產電商培訓。“傳統水產業如何轉型,電商帶給我新思路。”胡國剛說,當時合作社的銷售市場僅限于武漢市內,他希望借力電商平臺,將市場拓展到全國。
在電商平臺賣鮮魚還是賣加工魚?考慮到鮮魚運輸成本和損耗率高,胡國剛決定做魚產品深加工。受到家鄉特色農產品臘魚的啟發,胡國剛選擇了風干魚這一品類。他陸續走訪了多家臘魚、風干武昌魚作坊,回來后自己摸索用鹽量、腌制時間和風干時間。
2021年10月,籌備好人員和生產車間后,胡國剛在電商平臺上注冊了店鋪。開網店的第一個月,他抱著試試的想法,沒有精心準備,結果賣了一千多元,這帶給他信心。之后,他又陸續在其他平臺開了三家店,銷量也逐步提升。
“下單的客戶中有將近六成是回頭客,不少中年人就‘好’這一口魚干的味道。”胡國剛說,到了第二年元旦,風干魚產品供不應求,日銷售額達10萬元,產品買家主要集中在江蘇、上海、廣東和吉林等地。
2022年8月,胡國剛注冊了公司,并在電商平臺上陸續開了10余家店。為擴大產能,他又籌備起新工廠。2023年10月,新工廠投產,加工車間面積達1200多平方米。
“從賣鮮魚到賣風干魚產品,價值翻了兩番!”胡國剛介紹,生鮮青魚、武昌魚,一斤賣7元左右,而風干魚一斤能賣到30元。此外,處理魚時留下的魚泡、魚頭、魚鱗和魚腸,還可以賣給飼料廠和保健品廠。
“預計今年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50%,有望突破3000萬元。”關于未來發展,胡國剛信心滿懷,他計劃拓展風干產品品類,做大農產品加工業,并借力跨境電商,推動風干產品走向世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